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认证学习
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8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3-4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8周,共19周 已有 1071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554)
spContent=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礼仪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应用而言是促进人际交往、实现有效沟通的艺术。本课程的特色正是着眼于人际交往介绍礼仪文化,从礼仪的视角解读如何实现有效沟通。这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通识课程,适合所有专业大学生、职场人士和社会学习者。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礼仪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应用而言是促进人际交往、实现有效沟通的艺术。本课程的特色正是着眼于人际交往介绍礼仪文化,从礼仪的视角解读如何实现有效沟通。这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通识课程,适合所有专业大学生、职场人士和社会学习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是面向大学生和职场人士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

礼仪作为人类道德的外在表现,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人的必修课。《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礼仪修养,提高阅读经典与思考讨论、有效沟通与人际交往等通识核心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走近礼仪文化,了解礼乐传统;掌握礼仪规范(包括仪容、仪态、仪表礼仪),塑造个人形象;学习礼仪心理,促进人际交往;掌握沟通原理,学会有效表达;掌握面试策略,打开事业之门;阅读涵养德性,提升综合素质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学习者了解礼仪文化,掌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礼仪规范和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

课程组建了一支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学团队。聘请西北大学张岂之先生、东南大学陈怡教授为顾问;主讲人有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庞海芍、隋艺,法学院刘毅,以及心理学博士薛明。

课程注重“立德树人”,将“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人格塑造”融为一体;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讨论区、作业、考核方面,将紧密结合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解疑释惑;课程注重启迪智慧,点亮心灯,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社会,学以致用。

课程共32学时,每周3-4学时,分8-16周左右完成。

顾问团队介绍

张岂之,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曾任西北大学校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参与主编《宋明理学史》等,自著和主编的著作有《中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文化史》《春鸟集》等。

陈怡,东南大学二级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曾任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教所所长,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委员。出版《老子论语今读》《庄子内篇精读》《道德经讲读》《三字经解析和教学》等。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校开设《庄子》《老子》《论语》等课程。

教学团队介绍

庞海芍,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大学教师发展、教学与学习等。

刘毅,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法哲学、法律史、比较法、法律社会学、思想史与宪政理论。讲授《中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与文明》等课程。

隋艺,教育学学士、硕士。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助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大学生自我认知等。

薛明,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兼职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心理教练及心理素质提升培训经验。著有《心智教练精粹——激发潜能的奥秘》《职场沟通,这样表达最轻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曾妮,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德育、劳动教育、教师伦理。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劳动教育价值观的现实挑战与理论回应”等多个课题。

其他成员略。

授课目标

作为通识核心课程,瞄准“四新”建设需求及新时代大学生亟需的通识核心能力,有效达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高阶学习目标。具体目标包括:

价值塑造:

1)传承发展中华优秀礼仪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提升礼仪修养和综合素质,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

知识学习

3)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学会解释礼仪现象,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

4)熟练掌握仪容、仪态、仪表等礼仪规范,塑造良好个人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能力培养:

5)掌握社交心理、交往礼仪,提升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

6)掌握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技巧与方法,提高有效表达与沟通能力。

课程大纲
走近礼仪文化
课时目标:注重“立德树人”,将“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人格塑造”融为一体。从对“礼”“仪”进行说文解字入手,介绍中国传统礼仪的内涵、功能以及一些典型礼则,解读中国的礼乐传统与文教立国,分析现代社会的礼仪内涵。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推荐书目,学习者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提升礼仪修养和综合素质,学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礼仪现象,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1说文解字话礼仪(一)
1.2说文解字话礼仪(二)
1.3 礼之三本
1.4 礼仪之用
1.5 古代五礼:吉、凶、宾、军、嘉
1.6 古代礼仪规则举例
1.7 从轴心文明说起
1.8 何以礼乐传统
1.9何以文教立国
1.10文教立国的传承与创新
1.11 现代社会之礼仪
中国传统节日礼仪
课时目标:传统节日礼仪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蕴含着礼乐文明深邃的文化内涵。本章选取了八个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讲授了节日的由来与礼仪文化。学习者可以在享受节日闲暇时光的同时,更好地彰显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
2.1 春节
2.2 元宵节
2.3 清明节
2.4 端午节
2.5 七夕节
2.6 中秋节
2.7 重阳节
2.8 冬至节
塑造个人形象——仪容仪态
课时目标:介绍首轮效应、君子九容等形象礼仪理论,联系日常工作生活需要,讲授仪容礼仪、仪态礼仪。采用邀请大学生进行现场演示、视频及图片展示等方式,生动直观呈现如何站、立、坐、行。教学不仅“注重授人以鱼,也注重授人以渔”,讲授了一些训练方法。通过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仪容、仪态礼仪规范,塑造良好个人形象。
3.1形象礼仪的理论
3.2 仪态礼仪:站姿
3.3 仪态礼仪:坐姿
3.4 仪态礼仪:走姿
3.5 仪态礼仪:手势,蹲姿
3.6 仪容礼仪
塑造个人形象——仪表礼仪
课时目标:在仪表礼仪中,首先带领大了解服饰的多种功能、服饰和谐观和道德观以及TPO原则等;然后学习形式美的主要法则和审美规律;最后,讲授男子和女子服装和配饰的礼仪规范。帮助学习者提高审美能力,掌握服饰礼仪规范,完善自我形象、塑造潇洒风度。
4.1 服饰的功能
4.2 服饰的礼仪原则
4.3 服饰的形式美
4.4 男子西服礼仪
4.5 女子服饰礼仪
促进日常交往
课时目标:联系生活案例讲授社交心理和礼仪心理,使学习者掌握常用的人际交往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克服社交中的心理困扰,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成为社交礼仪高手。
5.1礼仪中的心理学
5.2 学习礼仪心理学
5.3 人际交往的原则
5.4 人际关系
5.5 人际吸引
5.6 礼仪与社交心理的困惑
5.7 克服礼仪过程中的心理困扰
5.8 转变心态成为社交礼仪高手
加强有效沟通
课时目标:讲授沟通的基本原理,从礼仪的视角解读人际沟通中的礼仪规范;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案例分析邮件、通知等沟通媒介的表达规则与方法。使学习者理解沟通过程,认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减少沟通漏斗;在人际沟通中,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与技巧,如善于交谈、学会赞美、学会倾听、真诚自信等;深入掌握表达训练方法并进行实践,提高有效表达与沟通能力。
6.1 沟通的基本原理
6.2 人际沟通礼仪
6.3 学会倾听
6.4 如何有效表达
礼仪实践案例:面试技巧与策略
课时目标:结合面试情境进行综合分析,从求职、求学面试中常见的困惑入手,邀请学生讲述亲身经历,并对案例给与解读和评价,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习者重视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学会凝练语言,实现有效表达;了解面试中的应答技巧,规避回答误区,提升面试自信;掌握面试礼仪,塑造个人形象,打开事业之门。
7.1 面试沟通技巧
7.2 组织自己的语言
7.3 准备自己的技巧
7.4 凝练自己的故事
7.5 塑造自己的形象
结束语
课时目标:礼仪的根本原则是律己敬人,其灵魂是道德修养。有效的路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涵养德性。为此,给大家介绍了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推荐了中外大学的一些经典读书单。腹有诗书气自华,欢迎学习者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通过阅读经典,提升文化内涵,实现内外兼修。
8.1阅读经典,涵养德性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没有先修课程要求,开放性极强,不限专业、不限年龄、不限职业…, 对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感兴趣的大学生或职场人士,都欢迎来学习。

 只要您愿意读书、思考、实践、分享,相信该课程对您的帮助会很大。

参考资料

杨天宇译注:《礼记译注》,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钱穆著:《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

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彭林著:《中华传统礼仪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陈怡编著:《道德经讲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

陈怡、程钢编著:《老子论语今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探析》,中华书局2014年;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10年;

金正昆著:《社交礼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庞海芍、隋艺编著:《社交礼仪》,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徐晶著:《现代职场形象设计》,中信出版社,2007年;

[美]桑德拉.黑贝尔斯等:《有效沟通》,华夏出版社,2002年;

《卡耐基演讲训练教程》等与卡耐基演讲与社交丛书;

[美] 露易丝·海: 《生命的重建》,中国宇航出版社,2008年;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年;

[德]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中信出版社,2007年;

张厚粲主编:《大学生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常见问题

问题: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呢?

回答: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课程,不仅仅是学习礼仪和沟通知识,更重要的是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包括提升礼仪修养,改善礼仪形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阅读思考与判断能力.....

所以学习本课程,除了看视频之外,还需要身体力行去实践,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礼仪现象等。这样,知识才能更好地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课程中也比较注重教给大家实践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

 

问题:课程刚开始学习有点难?

回答:在内容安排上,第一章礼仪文化比较理论、相对也比较难,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用,所以建议结合阅读礼记、论语、荀子、道德经等进行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大有裨益。相信大家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会日益感受到礼仪文化的魅力。

第二、三、四、五、六章都是非常实用的内容,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但都可以和礼仪文化建立连接,很多礼仪规范可以用传统文化去解释。

 

问题:关于章节测试及期末试题,如何找到答案?

回答:所有题目基本上来自于课程视频中所讲内容,所以正确答案通过看视频大都可以找到。设置了三次测试机会,所以不太会的题目可以看视频找答案。

 

问题:如何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回答: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作为一门通识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学习与考试都不同于自然科学,一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但局限于网络测试,采用选择题、判断题比较便利。敬请理解。更欢迎大家结合视频阅读相关书籍,结合章节讨论题进行思考。

 

扩展阅读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每章节给的讨论题可以帮助大家读书、观察、思考、思辩,实现深度学习。

北京理工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庞海芍

庞海芍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毅

刘毅

副教授

薛明

薛明

心理咨询师

推荐课程

零基础学Python语言CAP

嵩天

361919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进阶

翁恺

75700人参加

Python云端系统开发入门

嵩天

108376人参加

Python机器学习应用

礼欣

193291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