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庞海芍)
分享
spContent=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礼仪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应用而言是促进人际交往、实现有效沟通的艺术。本课程的特色正是着眼于人际交往介绍礼仪文化,从礼仪的视角解读如何实现有效沟通。这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通识课程,适合所有专业大学生、职场人士和社会学习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是面向大学生和职场人士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

礼仪作为人类道德的外在表现,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人的必修课。《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礼仪修养,提高阅读经典与思考讨论、有效沟通与人际交往等通识核心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走近礼仪文化,了解礼乐传统;掌握礼仪规范(包括仪容、仪态、仪表礼仪),塑造个人形象;学习礼仪心理,促进人际交往;掌握沟通原理,学会有效表达;掌握面试策略,打开事业之门;阅读涵养德性,提升综合素质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学习者了解礼仪文化,掌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礼仪规范和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

课程组建了一支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学团队。聘请西北大学张岂之先生、东南大学陈怡教授为顾问;主讲人有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庞海芍、隋艺,法学院刘毅,以及心理学博士薛明。

课程注重“立德树人”,将“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人格塑造”融为一体;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讨论区、作业、考核方面,将紧密结合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解疑释惑;课程注重启迪智慧,点亮心灯,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社会,学以致用。

课程共32学时,每周3-4学时,分8-16周左右完成。

顾问团队介绍

张岂之,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曾任西北大学校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参与主编《宋明理学史》等,自著和主编的著作有《中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文化史》《春鸟集》等。

陈怡,东南大学二级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曾任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教所所长,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委员。出版《老子论语今读》《庄子内篇精读》《道德经讲读》《三字经解析和教学》等。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校开设《庄子》《老子》《论语》等课程。

教学团队介绍

庞海芍,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大学教师发展、教学与学习等。

刘毅,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法哲学、法律史、比较法、法律社会学、思想史与宪政理论。讲授《中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与文明》等课程。

隋艺,教育学学士、硕士。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助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大学生自我认知等。

薛明,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兼职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心理教练及心理素质提升培训经验。著有《心智教练精粹——激发潜能的奥秘》《职场沟通,这样表达最轻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曾妮,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德育、劳动教育、教师伦理。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劳动教育价值观的现实挑战与理论回应”等多个课题。

其他成员略。

授课目标

作为通识核心课程,瞄准“四新”建设需求及新时代大学生亟需的通识核心能力,有效达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高阶学习目标。具体目标包括:

价值塑造:

1)传承发展中华优秀礼仪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提升礼仪修养和综合素质,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

知识学习

3)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学会解释礼仪现象,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

4)熟练掌握仪容、仪态、仪表等礼仪规范,塑造良好个人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能力培养:

5)掌握社交心理、交往礼仪,提升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

6)掌握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技巧与方法,提高有效表达与沟通能力。

成绩 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没有先修课程要求,开放性极强,不限专业、不限年龄、不限职业…, 对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感兴趣的大学生或职场人士,都欢迎来学习。

 只要您愿意读书、思考、实践、分享,相信该课程对您的帮助会很大。

参考资料

杨天宇译注:《礼记译注》,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钱穆著:《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

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彭林著:《中华传统礼仪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陈怡编著:《道德经讲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

陈怡、程钢编著:《老子论语今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探析》,中华书局2014年;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10年;

金正昆著:《社交礼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庞海芍、隋艺编著:《社交礼仪》,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徐晶著:《现代职场形象设计》,中信出版社,2007年;

[美]桑德拉.黑贝尔斯等:《有效沟通》,华夏出版社,2002年;

《卡耐基演讲训练教程》等与卡耐基演讲与社交丛书;

[美] 露易丝·海: 《生命的重建》,中国宇航出版社,2008年;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年;

[德]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中信出版社,2007年;

张厚粲主编:《大学生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常见问题

问题: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呢?

回答: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课程,不仅仅是学习礼仪和沟通知识,更重要的是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包括提升礼仪修养,改善礼仪形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阅读思考与判断能力.....

所以学习本课程,除了看视频之外,还需要身体力行去实践,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礼仪现象等。这样,知识才能更好地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课程中也比较注重教给大家实践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

 

问题:课程刚开始学习有点难?

回答:在内容安排上,第一章礼仪文化比较理论、相对也比较难,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用,所以建议结合阅读礼记、论语、荀子、道德经等进行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大有裨益。相信大家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会日益感受到礼仪文化的魅力。

第二、三、四、五、六章都是非常实用的内容,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但都可以和礼仪文化建立连接,很多礼仪规范可以用传统文化去解释。

 

问题:关于章节测试及期末试题,如何找到答案?

回答:所有题目基本上来自于课程视频中所讲内容,所以正确答案通过看视频大都可以找到。设置了三次测试机会,所以不太会的题目可以看视频找答案。

 

问题:如何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回答: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作为一门通识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学习与考试都不同于自然科学,一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但局限于网络测试,采用选择题、判断题比较便利。敬请理解。更欢迎大家结合视频阅读相关书籍,结合章节讨论题进行思考。

 

扩展阅读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每章节给的讨论题可以帮助大家读书、观察、思考、思辩,实现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