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古典诗词品读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3月01日 ~ 2021年07月10日
学时安排: 1-2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63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该课程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以古诗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大家对于古诗的文本细读以及探究文本内在逻辑,以期提高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古诗的鉴赏体悟能力。
该课程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以古诗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大家对于古诗的文本细读以及探究文本内在逻辑,以期提高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古诗的鉴赏体悟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该课程作为学习古诗词的创新尝试,更注重提高对古诗的鉴赏体悟能力。每讲采用课前由教师确定诗题,两到三位同学课前准备,课上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现场交流碰撞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所以,课程的形式比较灵活,有准备,也有碰撞的火花,最后在教师的引导总结中能够得到较为公允的结论。此课程并不注重对古诗字词背景的简单介绍,而是以问题为导向,对古往今来的一些争议点进行分析争辩,以期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今天的眼光,能对古诗有所新的体悟。

授课目标

该课程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以古诗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大家对于古诗的文本细读以及探究文本内在逻辑,以期提高对古诗的阅读兴趣,以及对古诗的鉴赏体悟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增加对中国古诗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并从中汲取到心灵成长的力量,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信。


成绩 要求

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60—84分为合格,85分及其以上为优秀。

课程大纲

第一讲 杜牧《赤壁》

第一节 现实的戟还是虚构的戟?

第二节 杜牧对周瑜有没有贬义?

第三节 是书生不识好恶还是言近指远?

第一讲 杜牧《赤壁》

第二讲 杜牧《泊秦淮》

第一节 “烟笼寒水月笼沙”好在哪里?

第二节 “夜泊秦淮近酒家”的过渡性

第三节 “商女”指商人妇还是指卖唱的商女?

第四节 什么样的人有亡国恨?

第二讲 杜牧《泊秦淮》

第三讲 王安石《明妃曲》

第一节 《明妃曲》创作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意态由来画不成”什么意思?

第三节 胡汉问题

第三讲 王安石《明妃曲》

第四讲 李白《独坐敬亭山》

第一节 《独坐敬亭山》写于何年?

第二节 “孤云独去闲”表达的是孤寂还是旷达?

第三节 如何理解“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四节 题目中的“独”是什么意思?

第四讲 李白《独坐敬亭山》

第五讲 苏轼《赤壁怀古》

第一节 何谓“风流人物”?

第二节 这是一首婉约词还是豪放词?

第三节 这首词的格调是昂扬的还是悲凉的?

第五讲 苏轼《赤壁怀古》

第六讲 张孝祥《过洞庭》

第一节 “著我扁舟一叶”的“著”是什么意思?

第二节 为什么说“表里俱澄澈”?

第三节 “稳泛沧浪空阔”的“稳泛”要表达什么意思?

第四节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是什么意思?

第六讲 张孝祥《过洞庭》

第八讲 杜甫《登楼》

第一节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第二节 “北极朝廷终不改”中的“北极”指什么?

第三节 “可怜后主还祠庙”是在抒发悲慨还是愤懑?

第八讲 杜甫《登楼》

第七讲 杜甫《羌村》

第一节 “鸟雀噪”是写萧条景象还是农村日常景色?

第二节 “妻孥怪我在”的“怪”字好在哪里?

第三节 为什么说“生还偶然遂”?

第四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歔”的传神之处

第五节 相对为何“如梦寐”?

第七讲 杜甫《羌村》

第九讲 柳宗元《渔翁》

第一节 渔翁指柳宗元还是隐居的渔翁?

第二节 “欸乃”指渔歌声还是划桨声?

第三节 最后两句删好还是不删好?

第九讲 柳宗元《渔翁》

第十讲 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与音乐的关系

第二节 新乐府诗的代言特征

第三节 新乐府诗的艺术局限

第十讲 新乐府运动

第十一讲 白居易《长恨歌》

第一节 《长恨歌》的主题是爱情还是讽谏?还是兼而有之?

第二节 陈鸿的解释是否符合《长恨歌》的主旨?

第三节 歌颂李杨爱情还是渗透了白居易的爱情理想?

第四节 帝王是否具有真爱情?

第五节 如何评价红颜祸水?

第十一讲 白居易《长恨歌》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在中国古典诗词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中国诗歌史比较熟悉;同时,也需要一些中国社会史、思想史、文学理论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参考资料

高步瀛编选《唐宋诗举要》。

常见问题

1、古诗当中某一个词有歧解时,应该如何处理?

   答:首先要寻求古代小学尤其时训诂学、音韵学的助力来探求字的涵义;同时也要结合古诗出现的时代背景、文化习惯、风俗传统等因素,联系上下文,来判断字的具体涵义。

2、古诗解读是否有具体的路径可循?

  答:一般情况下,可遵循这样的步骤: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把握思想、情感内涵;寻觅逻辑路线;探索艺术表现手段;就其中某一具体问题(伦理问题或哲学问题等等)展开细致分析,深入讨论。

北京语言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侯文华

侯文华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