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程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崇德主讲。创造性或创新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课程从心理学视角出发,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和丰富实例,围绕创造性心理学的历史、创造性人才构成的心理因素、创造性人才需要的环境、拔尖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提出了“融东西方教育模式为一体,培养‘T’型人才”的观点。
课程章节如下:
[绪 论] 中华大地是创新的故乡
[第1讲] 为什么要研究创新或创造性
[第2讲] 创造性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第3讲] 创造性人才的构成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
[第4讲] 创造性人才的构成心理因素——创造性人格
[第5讲] 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性的环境
[第6讲]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
[第7讲] 创造性的发展
[第8讲] 融东西方教育模式为一体,培养“T”型人才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平时单元测验30%,为客观题;平时单元作业10%,为主观题,需要完成作业提交和完成规定的互评数量;课程结束考试60%。
60分及以上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电子版的课程结业证书免费。纸质版认证证书证书收费:100元/人。
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1] 斯滕伯格. (2005). 创造力手册 (施建农等译).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罗伯特 K. G. 坦普尔. (2003). 中国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 (陈养正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林崇德, 胡卫平. (2012).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36-42.
[4] 林崇德. (2009). 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 林崇德. (2004). 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林崇德. (2000).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 中国教育学刊, (1),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