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智慧课程 认证学习
定性研究方法
第1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12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1.5-2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8周,共16周 已有 283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图谱
课程评价(201)
spContent=本门课程将探讨定性研究理论问题,培养定性研究实践能力,塑造定性研究思维方式。学习本门课程,将解决如下问题:定性研究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什么关系?如何应用定性研究方法开展一项具体的研究工作? 注:侧重描述课程学习的必要性、给学习者带来的价值。
本门课程将探讨定性研究理论问题,培养定性研究实践能力,塑造定性研究思维方式。学习本门课程,将解决如下问题:定性研究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什么关系?如何应用定性研究方法开展一项具体的研究工作? 注:侧重描述课程学习的必要性、给学习者带来的价值。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定性研究方法》(校内称《质性研究方法》)是一门适用于所有社会科学研究者和学习者的研究方法课程。课程负责人面向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开设本课程,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学位基础课,每年修课学生人数约25人;并作为团队成员面向北京师范大学所有硕士生/博士生开设本课程,作为其公共选修课,每年修读学生人数限选20人,实际参与人数约35人。在校内已分别开设2轮次。本门课程最大的特点是不仅传授研究方法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习得定性研究方法的应用能力,并培养其定性研究思维。课程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主性要求较高。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较为认可。

授课目标

定性研究经常会被不熟悉的广大人民群众看轻——不就是聊天吗,还有准备好的问题作为提醒,是个人都能做。定性研究真的这么容易吗?而事实是,定性研究有自己的理论问题,定性研究有自己的操作方法,定性研究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定性研究为认知人的行为、互动关系、人类社会提供了宽广、动态、丰富的视角。这是探讨定性研究理论问题的一门课程,这也是培养定性研究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这更是塑造定性研究思维方式的一门课程。定性研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究竟是什么关系?如何应用定性研究方法开展一项具体的研究工作?加入本课程,让我们一起来培育定性的思维,用体验、感受、事件来发现认识社会的线索,用叙述、解释、建构来展现普罗大众的图景。

课程大纲
课程介绍
课时目标:主题:定性研究方法概论;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
1.1课程介绍
1.2课程进度
1.3定性研究方法是什么
1.4困惑需要澄清的问题
1.5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
1.6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1
1.7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2(另类范式)
1.8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
1.9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4
1.10阅读推荐
定性研究真的不客观吗?
课时目标:主题: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偏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学中的讨论;定性研究的互为主体性与研究过程中的多重关系;两个初步的建议。
2.1定性研究真的不客观吗?
2.2定性研究的互为主体性与研究过程中的多重关系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
课时目标:主题:两种科学模式;“反思性”的实践
3.1两种科学模式1
3.2两种科学模式2
3.3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1
3.4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2
3.5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3
3.6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4
3.7阅读推荐
研究设计
课时目标:主题:提出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论及方法论的辩护;选取研究对象;研究者个人身份对研究的影响;研究者个人倾向对研究的影响;研究关系的处理;研究伦理。
4.1定性研究的设计1
4.2定性研究的设计3
4.3选取研究对象
4.4研究方法论及方法论的辩护
4.5研究者个人倾向对研究的影响
4.6研究者个人身份对研究的影响
4.7定性研究的设计
4.8阅读推荐
研究资料的收集
课时目标:主题:访谈法;焦点小组座谈法;实物收集法;观察法;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方法的选择和论证。
5.1研究资料的收集1
5.2研究资料的收集2
5.3研究资料的收集3
5.4研究资料的收集4
5.5实践课1
5.6研究资料的收集5
5.7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
5.8实践课2
5.9阅读推荐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课时目标:主题:主位文化与客位文化的分析;寻找本土概念;分析思路的呈现;对资料进行编码和抽象提炼;内容分析;叙述分析;文本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
6.1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实例
6.2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概论
6.3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具体步骤
6.4研究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6.5内容分析
6.6叙述分析
6.7文本分析
6.8利益相关者分析
6.9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1
6.10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2
6.11阅读推荐
研究结论
课时目标:主题:研究结果的呈现与讨论;扎根理论的建构;结论的效度及其检验方式;研究反思。
7.1做结论:引子
7.2做结论:理论
7.3做结论:定性研究中的理论
7.4做结论:扎根理论
7.5理论视角-框架与定性资料解释
7.6阅读推荐
成文与汇报
课时目标:主题:叙述的角度和声音;细节和具体程度;引言和分析的比例;写作风格;民族志研究。
8.1定性研究结果成文方式
8.2民族志研究
8.3阅读推荐
定性研究的发展前景
课时目标:主题:软件和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9.1软件和定性研究1
9.2软件和定性研究2
9.3软件和定性研究3
9.4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1
9.5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2
期末考试
课时目标:期末考试
主观题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社会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

1.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美]J. Amos Hatch.如何做质的研究[M].朱光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 [美]约瑟夫·A·马克斯威尔.质的研究设计:一种互动的取向[M].朱光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 [美]洛夫兰德等.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M].林小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 Matthew B. Miles & A. Michael Huberman. 质性研究资料分析[M].张芬芬译.台北:双叶书廊,2006.

6. [加]D.简·克兰迪宁,F.迈克尔·康纳利.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 Harry F. Wolcott.质性研究写作[M].顾瑜君译.台北:五南,1998.

8. 陈向明,林小英.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 [美]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M].黄育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10. Harry F. Wolcott.校长办公室里的那个人:一种民族志[M].白亦方译.台北:师大书苑,2001.

11. 陈向明.旅居者与“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2. 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M].龚小夏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北京师范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连宏萍

连宏萍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58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