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与城市发展”在线开放课程正式开课
“冬奥会与城市发展”在线课程由北京体育大学邹新娴教授携张春萍教授、李屹松老师、耿志伟老师、于环老师,从冬奥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冬奥会与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冰雪运动及城市品牌等诸多方面出发,对冬奥会与主办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讲解,帮助学习者对冬奥会与其主办城市之间相生相长、良性互动的关系进行深入了解。目前,该课程已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平台正式开课。
学习方式
登入中国大学MOOC平台,搜索“冬奥会与城市发展”即可参与学习,领会冬奥会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神秘魅力。
“冬奥会与城市发展”
冰雪奥林匹克之城,大多因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秀美风光而成为冰雪运动的天堂,它们借助冬奥会向世人述说其宁静的自然之美,冬奥会也因主办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而不断丰富其内涵。冬奥会与其主办城市相生相长,良性互动。冬奥会对城市的发展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主办城市又如何影响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呢?
《冬奥会与城市发展》在线开放课程是邹新娴教授团队聚焦冬奥会核心问题,以探索冬奥会与其主办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目的,面向广大社会学习者精心设计的一套课程内容体系和线上交互教学体系。本课程中穿插了大量现实案例,生动地说明了冬奥会对其主办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作用,以及主办城市又将如何来帮助冬奥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课程共分为16段课程,每段课程时长约为8-15分钟,方便学习者在空余碎片时间内进行学习。在呈现课程视频内容的同时,还会通过在线讨论等交互模块来帮助学习者从多角度来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冬奥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次课程您将会了解:
l 冬奥会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概念
l 冬奥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l 冬奥会与城市冰雪运动的发展
l 冬奥会与城市品牌、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间的发展
l 冬奥会与竞技体育、全面健身的关系
l 冬奥会赛后场馆利用
l 冬奥遗产保护
让我们一起在主讲人邹新娴教授、张春萍教授等教师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冬奥会与其主办城市相生相长、良性互动的基本关系,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冬奥会在彰显主办城市的价值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主办城市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叠加的作用。
主讲人介绍
邹新娴
博士/教授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冬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市优秀教师(2013)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09-2012)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编写专家组成员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八届编委会委员
“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阅兵观礼嘉宾
河北省咏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发展研究院核心专家
曾参与制定《全民健身智库体系建设方案》、《全民健身模范市(县)标准》和《雄安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方案》
张春萍
博士/教授,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教室
2013辽宁全运会总督导助理,体育经纪人培训师
“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人员
中国体育产业信息网特聘专家
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特聘专家
李屹松
博士/讲师
2001-2006年就职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任MBA项目经理
2006-2008年就职于北京奥组委任项目专家
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11年到北京体育大学任教
耿志伟
讲师
2000-2004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
2005-2008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体育人文社会学,教育学硕士;
2008-2013 燕山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
2011-2014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体育管理学,教育学博士。
研究领域:
职业体育、体育行政管理
于环
讲师
2003.9-2007.6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管理学学士
2007.9-2009.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管理学硕士
2009.9-2013.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管理学博士
2014.1-2018.8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财政专业博士后
研究领域:
社会保障,政府购买
深入了解冬奥会与其主办城市相生相长、良性互动的基本关系,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冬奥会在彰显主办城市的价值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主办城市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叠加的作用。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