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4月20日 ~ 2025年06月22日
学时安排: 待定
进行至第3周,共9周 已有 20 人参加
立即参加
spContent=《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是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它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的一门课程。希望通过该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愿同学们能运用好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知识,为中药的药理研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是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它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的一门课程。希望通过该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愿同学们能运用好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知识,为中药的药理研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是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重点介绍研究基本概念、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特点、常用实验动物、新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中药药性、配伍与常用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以及抗肿瘤中药的体内外筛选方法等知识。

        随着中医药事业现代化、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能掌握中药的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有利于高级新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本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的特色是:视频覆盖面广,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讲授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同时,结合药理研究新进展,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及守正创新精神。

授课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记忆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特点、常用实验动物、新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中药药性、配伍与常用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以及抗肿瘤中药的体内外筛选方法等知识。

(二)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方法合理选择“证”的动物模型及设计中药功效主治的药理实验方案。

(三)素质(德育)目标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较强的中医药思维;养成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守正创新意识、专业自信和家国情怀。

成绩 要求

按百分制计分:60-84分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该课程成绩由单元测试占20%、课程讨论占20%、视频学习完成度占20%、期末考试占40%,四部分组成。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记忆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特点。记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及研究内容。能力目标:应用中药药理学基本概念初步认识中药与机体间的关系。素质(思政)目标:关于中药药理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的讲解培养学生守正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1.1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1.2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1.3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特点。
常用实验动物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记忆实验动物的概念和分类标准,常见实验动物简介,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和给药方法,实验动物的编号标记和采血方法以及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能力目标:能够选择和合理使用常见实验动物从事中药药理研究工作。素质(思政)目标:通过对实验动物的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能节约和爱护实验动物,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
2.1 实验动物的概念和分类标准
2.2 常见实验动物简介
2.3 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和给药方法
2.4 实验动物的编号标记和采血方法
2.5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新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熟悉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内涵筛选、膜片钳技术、干细胞、小动物活体成像、小动物磁共振活体成像系统、无线生理信号遥测技术、组学技术等新技术原理及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能力目标:能够选择和合理运用新技术从事中药药理研究工作。素质(思政)目标:通过对新技术的原理及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应用的讲解,使学生在守正的同时学会创新。
3.1 流式细胞术
3.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3.3 高内涵筛选
3.4 膜片钳技术
3.5 干细胞
3.6 小动物活体成像
3.7 小动物磁共振活体成像系统
3.8 无线生理信号遥测技术
3.9 组学技术
中药药性的药理研究方法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记忆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方法。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现代技术从事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素质(思政)目标:通过对现代技术在中药药性理论方面的应用讲解,使学生学会守正创新。
4.1 中药四气的研究方法
4.2 中药五味的研究方法
4.3 中药升降浮沉的研究方法
4.4 中药归经的研究方法
4.5 中药毒性的研究方法
中药配伍的药理研究方法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记忆中药的配伍层次中传统的药队配伍和饮片配伍,现代的组分配伍和成分配伍;记忆中药的配伍关系研究中的七情的药理研究方法;中药的配伍内环境和外环境以及配伍比例的药理研究方法。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现代研究方法阐释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素质(思政)目标:通过中药配伍的药理研究方法的讲解,使学生在守正的同时学会创新,为中药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5.1 中药的配伍层次研究
5.2 中药的配伍关系研究
5.3 中药的配伍环境与配伍比例研究
常用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记忆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和补益药的主要药理作用、药理研究方法及代表性中药的药理研究,理解中药功效与中药药理作用的关系,理解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特点和特殊性。能力目标:能够依据中药药效合理设计中药药理实验方法。素质(思政)目标:借助中药药理成果的呈现,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培养学生在新药研发中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借助中药名称典故,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6.1 解表药
6.1.1 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1.2 解表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1.3 麻黄
6.2 清热药
6.2.1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2.2 清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2.3 黄连
6.3 泻下药
6.3.1 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3.2 泻下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3.3 大黄
6.4 祛风湿药
6.4.1 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4.2 祛风湿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4.3 秦艽和雷公藤
6.5 化湿药
6.5.1 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5.2 厚朴
6.6 利水渗湿药
6.6.1 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6.2 利水渗湿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6.3 茯苓
6.7 温里药
6.7.1 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7.2 温里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7.3 附子
6.8 理气药
6.8.1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8.2 理气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8.3 枳实
6.9 止血药
6.9.1 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9.2 止血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9.3 三七
6.10 活血化瘀药
6.10.1 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10.2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10.3 丹参和延胡索
6.11 化痰止咳平喘药
6.11.1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11.2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11.3 半夏
6.12 安神药
6.12.1 安神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12.2 安神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12.3 酸枣仁
6.13 平肝息风药
6.13.1平肝息风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13.2平肝息风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13.3天麻和与钩藤
6.14 补益药
6.14.1 补益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6.14.2 补益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6.14.3 人参
抗肿瘤中药的体内外筛选方法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抗肿瘤中药动物水平的筛选、细胞水平的筛选、酶水平的筛选方法机理及应用;了解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能力目标:能够从针对不同的中药成分,设计思路,进行抗肿瘤中药体内外水平的初步筛选。素质目标:运用现代研究方法,加强对抗肿瘤中药筛选步骤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培养学生守正创新的精神。
7.1 导论
7.2 动物水平的筛选
7.3 细胞水平的筛选
7.4 酶水平的筛选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中药学》、《药理学》等相关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一)教材: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二)教学参考书:

1. 杨宝峰. 药理学. 第9版. 北京:人民卫出版社,2018.

2. 孙建宁. 中药药理学. 第十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3. 孙建宁. 药理学. 第十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4. 杨宝峰. 药理学.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5. 彭成. 中药药理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

6. Hardman JG, Limbird L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 McGraw-Hill, 2012.

7. Karen Whalen. Pharmacology. Sixth editon. Wolters Kluwer, 2014.

常见问题

Q :  如何学好《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这门课程?

A :  加强中医学、中药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结合现代药理学和新技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学习。

滨州医学院
6 位授课老师
林海燕

林海燕

教授

李敏敬

李敏敬

副教授

刘晓娜

刘晓娜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