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中国书法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11月21日 ~ 2020年12月06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2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是其传统文化的代表,凝结着中国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林语堂先生在《吾土吾民》中写道:“书法提供了中国人以基本的美学原理”。所以,学习书法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审美最为便捷的途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是其传统文化的代表,凝结着中国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林语堂先生在《吾土吾民》中写道:“书法提供了中国人以基本的美学原理”。所以,学习书法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审美最为便捷的途径。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有很多互通之处,它可以将诗歌的韵律与情感、绘画的图式与意境、音乐和舞蹈的节奏与旋律等融于笔墨之间。在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整肃与飘逸,对比与和谐,情感与理智,法则与自由。无论是追求古典的、浪漫的、唯美的、奔放的审美取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

   “中国书法”课程共有六章,30节课:

第一章共5节,为中国书法概要,讲述汉字与书法的关系,书法所需使用的工具与材料,书法的审美内涵,书法的基本技法;

第二至五章共24节,为各个书体史和经典碑帖的临摹技法讲解;

第六章主要讲解书法创作的要点。

本课程注重中国书法的基础技法练习,并结合书法史的相关内容,以期加深学生对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的理解,构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认知。


授课目标

“中国书法”课程注重中国书法的基础技法练习,并结合书法史的相关内容,以期加深学生对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的理解,构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认知。

“书体史述要”模块设于技法解析之前,用一节课的时间讲述每种书体的渊源流变、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起到提纲挈领、明其指要的作用。

“经典碑帖临摹”模块选取每种书体不同风格的经典范本,从“碑帖简介、基本笔画、结构关系、样式举例、选字临摹”五个方向具体展开,明确每件作品的书写技法。

“中国书法创作”模块系统讲述了书法创作的基本方法和要点,包括作品形式、落款、钤印等部分,以期将临摹部分所获得的技能转化为创作能力,创作完整的书法作品。


成绩 要求

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每章课后都设有单元测验,并制定了专门的期末考试,用以考核学生对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予以评定课程分数。

课程大纲
中国书法概要
课时目标:熟悉中国书法所包含的内容和书写所需的材料,理解书法的审美内涵、基本书写方法等。
1.1 汉字与书法艺术
1.2 中国书法的工具与材料
1.3 中国书法的审美内涵(上)
1.4 中国书法的审美内涵(下)
1.5 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
篆书临摹
课时目标:熟悉篆书(大篆、小篆)的经典法帖,理解掌握篆书的书写方法。
2.1 篆书史
2.2 西周《散氏盘》
2.3 西周《虢季子白盘》
2.4 秦 李斯《峄山碑》
2.5 清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
2.6 清 吴让之《宋武帝与臧焘敕》
隶书临摹
课时目标:熟悉隶书的经典法帖,理解掌握隶书的书写方法。
3.1 隶书史
3.2 汉《张迁碑》
3.3 汉《礼器碑》
3.4 汉《曹全碑》
3.5 汉《石门颂》
楷书临摹
课时目标:熟悉楷书的经典法帖、理解掌握楷书的书写方法。
4.1 楷书史
4.2 北魏《张猛龙碑》
4.3 隋 智永《千字文》
4.4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4.5 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4.6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行草书临摹
课时目标:熟悉行草书的经典法帖,理解掌握行草书的书写方法。
5.1 行草书史
5.2 东晋 王羲之《兰亭序》
5.3 东晋 王羲之《丧乱帖》
5.4 唐 孙过庭《书谱》
5.5 唐 颜真卿《祭侄文稿》
5.6 宋 苏轼《寒食诗帖》
5.7 宋 米芾《苕溪诗卷》
书法创作
课时目标:了解书法创作的各种形式,掌握落款及钤印的要领。
6.1 中国书法创作述要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了解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的基本特征,可以清晰分辨几种书体。
2、可以概括中国各个朝代的书法特点,列举各朝代的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
3、掌握中国书法史的基本框架和书法发展的脉络。
4、了解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的不同性质及其适用书体。

参考资料

1、《中国书法史》(七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2、《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3、《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4、《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


常见问题

1、各位同学对篆字或繁体字的识别存在一定难度。

2、对毛笔、宣纸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

3、同学们对各所学法帖的临摹体量不足,导致其对学习对象的理解不够深入。

4、同学们对中国书法史的了解深度不够,使其对所学法帖的拓展认知有一定限制。


中国美术学院
2 位授课老师
沈浩

沈浩

教授

沈乐平

沈乐平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