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在简要介绍文学批评学科性质的基础上,主要讲授十种批评方法:社会历史批评、印象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原型批评、文体批评、语义批评、叙事批评、性别批评、读者反应批评、文化批评。通过对这些批评方法基本理论的评介和操作过程的展示,引导学习者从社会、心理、语言、性别等不同角度观照文学作品,感知和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把握和揭示其价值和意义,形成从事文学批评的开放心态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提升分析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
文学批评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文学批评的开放心态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注重对学生文学批评实际能力的训练。具体如下:
第一,系统学习和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同时追踪当今文学批评的最新发展,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视野和命题;
第二,通过文学批评这一与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开展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
第三,引导学生展开对多种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优势和局限的分析,进而思考乃至质疑所学的知识,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四,鼓励学生参与文学评论实践活动,训练并提高学生评论文学现象的实际能力,以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距离。
绪论
一、文学批评的概念
二、文学批评的学科性质
第一讲 社会历史批评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与评判尺度
二、社会历史批评实践解析
三、社会历史批评评述
第二讲 印象批评
一、印象批评的理论背景
二、印象批评的基本特征
三、印象批评的应用及评述
第三讲 精神分析批评
一、弗洛伊德与文学批评
二、精神分析批评解析
三、精神分析批评得失辨
第四讲 原型批评
一、原型批评的理论
二、原型批评的案例分析及评述
第五讲 文体批评
一、文体观与文体批评模式
二、文体批评的操作
三、文体批评的评述
第六讲 语义批评
一、语义批评的理论基础
二、文学文本语义分析
三、对语义批评的批评
第七讲 叙事批评
一、叙事批评的理论基础
二、叙事作品分析
三、深刻的片面
第八讲 性别批评
一、性别批评新视野
二、性别批评的研究对象
三、性别批评简评
第九讲 读者批评
一、读者批评的兴起
二、读者批评的重要概念
三、读者批评运作及评述
第十讲 文化批评
一、文化批评释义及其批评理念
二、文化批评的关键词
三、文化批评的研究领域及评述
结语
需要学习者有一定文学作品的阅读积累,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并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感知和鉴赏能力,对相关的社会历史知识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1)优秀证书成绩要求80≤得分
(2)合格证书成绩要求60≤得分<80分
成绩合格及以上,课程结束后获得免费证书,还可以自愿申请认证证书。
指定教材:
王先霈 胡亚敏主编:《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书目:
1、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7 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1996 年版。
2、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 1-4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1980 年版。
3、【美】雷纳·韦勒克著:《近代文学批评史》( 1-4 卷、 5-6 卷),扬岂深、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年、 2002年、 2005 年版。
4、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 年版。
5、戴维·洛奇主编:《20世纪文学评论》(上、下),葛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 1993年版。
问:我没有接触过《文学批评》课程,也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只读过一些文学作品,可以选这门课吗?
答:可以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会逐步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就会有意识地用这些批评理论观照文学作品,能够获得更加深刻文学阅读体验。
问:这门课是以理论为主还是以实践为主?
答:两者兼有,这门课程同时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既强调批评理论的学习,同时强调文学批评的实践操作。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也会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不同批评方法的运用,当然也需要同学们做一些实践训练。
问:这门课程的上课时间有限制吗?
答:这门课程的上课时间相对比较灵活,每章节的课程视频、作业以及单元测试等自开放时间起一周内可以任选时间学习和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对于不太理解的课程内容也可以反复学习。
问:有些题目我认为自己答对了,却没有得分,怎么回事?
答:系统改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分数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对照正确答案,查看错误原因。若是系统判题有误,请将你的答案与正确答案一同截图,写下申诉理由发送给我们,课程团队会仔细审核,公正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