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会“真相”的考察需要揭开层层事实才能达到“由表入里”,经典著作是学术共同体严格品评和筛选的结晶;对于站在“社会真相”大门前的学子来讲,它们是“巨人的肩膀”。
在快速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中,各种社会现象层出不穷,青年学子在面对纷繁的社会问题时往往感觉到种种焦虑与困惑。焦虑与不安的重要来源是不确定感增强了,其根源是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种洞察力的缺乏来自思维层次的不足,思维层次的不足则根源于阅读量和阅读层次的欠缺。本课程团队注意到现阶段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术阅读层次及思维层次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因此课程内容的编排设计是从大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出发(电影、小说及新闻和网络事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走进社会学经典著作,引伸出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个过程的重要目标是让学子了解重要著作的内涵及问题意识,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学科话语体系,并逐步培养出人文社会情怀。以上环环紧扣的设计,其最终目标是达到一定程度的深层思维训练。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来源于建构主义及参与式学习理念。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我们试图向学生传递知识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将学习者的需求与优良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相互建构,避免出现“漫灌式”的被动学习;我们将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理论配实践的方式,鼓励学生自身主动建立认知结构。
课程的结构安排突出了从现象到思维、从争论到对话的螺旋式铺陈。课程主要分成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从现象到“问题”,第二版块是社会科学的逻辑思维——原因/条件/结果,第三版块是社会学式的对话——“问题”争论。其中第三版块主要希望从不同老师对于当下热点议题的现场对话中,体现“现场感”。
课程内容试图贯穿古典到当代、宏观议题与微观经验,包含社会伦理道德议题、宏观社会结构过程、中层社会互动及微观个体体验等现象,比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幸福等社会伦理议题,什么是社会形态、什么是全球化及网络化趋势等宏观议题,为什么交换常常是不平等的与为什么现实生活常常充满冲突等中层社会议题,为什么女性与男性有差异及为什么大家关注流行等微观体验。课程团队推荐的经典著作均在某一问题领域有着长久参与“对话”的资质。后来者一定会超越它,但是不能无视它。
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由“阅读经典”到“深度阅读”,以达到“深度学习”效果的思维方式提升。人文及社会科学里,深度阅读指向的是一个观点或者命题是如何逻辑的推导出一系列结果的,也就是说深度阅读不止停留在认识观点上,而是知道这种观点的来龙去脉,产生的背景及原因,作用的条件和机制,最后形成的结果等等。不同的是人文学科的作品会带入更多的想象及夸张手法,以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呈现形式上有一定的模糊和美感效果,但是内在还是有主要线索及构连这种线索的逻辑或者背景依据;社会科学作品更强调理性精神及抽象思维,讲究概念的精准性而非模糊性,注重推理过程的逻辑严整性。所以深度阅读,常常训练的是思维和方法,而不是记忆能力,经过深度阅读的过程,你可以独立进行同类问题或者同等水平问题的研究,成为研究型的思考者或者创作者。
本门课程尽量在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无法完美提供问题的答案,这只是一次启发之旅。
从大学生广泛感兴趣的案例出发(电影、小说及新闻和网络事件),引导青年学子走进社会学经典著作,引伸出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让大学生了解重要著作的内涵及问题意识,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学科话语体系;并逐步培养出人文社会情怀;经由经典大师的指引及授课教师的陪伴与指导,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和明确自我定位。其最终目标是达到一定程度的深层思维训练。
尽可能熟悉社会学概论方面的知识,并对社会科学的相关问题感兴趣。
优秀证书成绩要求80得分
合格证书成绩要求60得分
80
成绩合格以上,可以自愿申请认证证书。
斐迪南·滕尼斯 著. 林荣远 译.《共同体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埃米尔·涂尔干 著. 渠东 译. 《社会分工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
柏拉图 著. 王扬 译.《理想国》.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罗伯特D. 帕特南 著. 王列赖,海榕 译.《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曼纽尔·卡斯特 著. 曹荣湘译.《认同的力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卡尔·波兰尼 著.《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罗尔斯 著. 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 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孟德斯鸠 著. 许明龙 译.《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马克思·韦伯 著. 郑志勇 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
马克思 著.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邱泽奇 著.《社会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安东尼·吉登斯 著. 李康 译.《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艾伦·G·约翰逊 著. 近梓 译.《见树又见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葛修文 著.《不可不知的社会学的 100 个故事》.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
在学术期刊网上下载的PDF文章,只能压缩上传,大家现在只能在电脑端下载附件查阅,给大家带来不方便,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