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影响力: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影响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描述和解释社会行为,也就是对现象进行客观的、科学的描述,并且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人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彼此。这门课程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阐释个体在社会中如何受到群体和社会的影响。
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当我们想到社会影响时,首先想到的是各种直接说服的例子,也就是一个人想尽办法来改变另一个人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广告宣传,广告通过声音、画面、信息的传递影响观众对产品的态度。这些直接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过对社会心理学家来说,社会影响的范畴远比一个人意图改变另一个人的行为要宽泛得多。社会影响不仅仅停留在行为层面,它还包括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外在的行动。另外,社会影响还有其他很多形式,有时候仅仅是他人的出现,就能对我们造成影响。甚至,有些时候他人并未真正出现,我们仍可能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从更细微的层面上,我们每个人都深受社会与文化大环境的影响。
本课程的内容从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出发介绍人是如何受到社会或群体的影响的。(1)社会思维,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 、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2)社会影响,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务的力量、说服的原理和群体影响等内容(3)社会关系,着重探讨我们彼此如何发生联系,分析人与人之间感受和行为的正负极性:偏见、攻击、吸引与亲密和利他。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有关人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社会心理变化发展之原理和理论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利用心理学的实验设计及测量技术等间接的方法观察了解人的社会行为,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或热点社会现象的理解。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获得和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阐释问题的思考能力,提高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素养;
(2)通过实践和实验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来理解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的理论思辨思路和应用能力;
(3)学生在熟练掌握有关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设计与社会心理学相关的实验研究,同时具备数据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4)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该课程是研究社会中人们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过程及其规律性,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们心理健康。
第一讲 情境如何对人施加影响?
1.1 个人
1.2 情境
1.3 个人与情境的交互
第一讲章节测验
第二讲 人们如何理解社会性世界?——社会认知
2.2 控制性思维:高努力水平思维
2.1 自动化:低努力水平思维
第二讲章节测验
第三讲 人们如何理解他人?——社会知觉
3.1 非语言信息
3.2 内隐人格理论
3.3 归因
第三讲章节测验
第一次单元作业
第四讲 我是谁?——社会中的自我(1)
4.1 自我概念
4.2 自我觉知
第四讲 我是谁?——社会中的自我 (2)
4.3 自我控制
4.4 自我服务偏见
4.5 自我展示
第四讲单元测试
第二次单元作业
第五讲 态度影响行为吗?——态度与行为
5.1 态度的本质与根源
5.2 态度影响行为
5.3 行为影响态度
5.4 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
第五讲章节测验
第六讲 说服
6.1 说服的路径
6.2 说服的要素
第六讲章节测验
第七讲 社会影响(1)
7.1 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
7.2 社会懈怠
7.3 去个性化
第七讲章节测验
第七讲 社会影响(2)
7.4 群体极化
7.5 群体思维
7.6 少数派的影响
第八讲 从众
8.1 什么是从众
8.2 从众的经典实验
8.3 从众的原因
8.4 预测从众的因素
8.5 从众的个体差异
第八讲章节测验
第三次单元作业
第九讲 人们为什么不喜欢一些人?——偏见
9.1 偏见的定义
9.2 偏见的根源
9.3 偏见的后果
第九讲章节测验
第十讲 人们为什么喜欢一些人?——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1)
10.1 导致友情与爱情的因素
10.2 爱情的种类
第四次单元作业
第十讲章节测验
第十讲 人们为什么喜欢一些人?——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2)
10.3 促进亲密关系
10.4 亲密关系的结束
第十一讲 人们为什么助人?—— 亲社会行为(1)
11.1 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
11.2 亲社会行为的情境决定作用
11.3 个人品质与亲社会行为
第十一讲 人们为什么助人?—— 亲社会行为(2)
11.4 怎样增加亲社会行为
第十一讲章节测验
第十二讲 人们为什么伤害他人?——侵犯行为
12.1 什么是侵犯
12.2 神经生化因素与侵犯
12.3 社会情境与侵犯
12.4 如何减少侵犯行为
第五次单元作业
第十二讲单元测试
社会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马克·伊尔斯,《从众效应:如何影响大众行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美)戴维.迈尔斯,《看不见的影响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3.(美)阿伦森,(美)威尔逊,(美)埃克特著,侯玉波,朱颖等译,《社会心理学:阿伦森眼中的社会性动物》,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4.菲利普·津巴多,迈克尔·利佩 著,邓羽,肖莉,唐小艳 译,《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
5.罗伯特·西奥迪尼,《说服》,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 。
6.(美)尼拉 R.布兰斯科姆,罗伯特 A.巴隆,《社会心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
7.(美)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第11版)》,中国工信出版社,2016年。
8.(美)埃略特.阿伦森 提摩太.D.威尔逊 罗宾.M.埃克特著,候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2年。
9.道格拉斯.肯里克、史蒂文.纽伯格、罗伯特.西奥迪尼等著,谢晓非等译,《西奥迪尼社会心理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10.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自我》,Jonathon D. Brown著,陈浩莺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9月
11.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决策与判断》,斯科特.普劳斯著,施俊琦,王星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9月
12.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亲密关系》,莎伦.布雷姆等著,郭辉,肖斌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