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力度的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的时代召唤。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创业教育作为和学术性教育与职业性教育并列的“第三本护照”,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现实世界中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尚未被很好满足的需求。站在人人皆可学习创业并像创业者一样思考与行动的立场,大学生需要树立创新自信,把握机会、与人协作、整合资源、创造价值。
通过课程的学习你将收获创业思维、创业要素、创业过程和创业方法的系统性认知;并锻炼和培养创新型学习者意识和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与人合作或协作进行共创,以及如何培养领导力和全局观统筹资源、把握机会、创意项目、创造价值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习同学们可以重新打开好奇心,发挥自己本有的创造潜力, 提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创意。并试着用行动从整合现有的资源出发,在可承受损失的范围内大胆尝试,不畏失败,用创业精神的 坚韧、 执着驱动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快速行动 做中学,不断迭代自己的想法,在与人分享中反思和 成长,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人生其实有许多可能。身处流变的世界,敢于面对未来,取决于我们想要创造怎样的人生。人生发展根本的是想好了给自己的人生怎样的定义,并抱着怎样的初心和渴望,去往想要到达的地方。人生其实还有许多选择,当我们站在事业的高度,从创业的视角看待人生发展将会拥有不一样的视野和图景。
1.在价值塑造上,通过专创融合、思创融合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指导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指导学生以创业思维进行思考和行动,使其在将来工作岗位上拥有自身优势,做出社会贡献。
2.在能力培养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能力。教授学生能够运用创新创业思维方法,对于创意和机会进行分析识别,以创业思维为指导,发挥创造力,进行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实践,掌握新企业开办与管理的法律常识,提高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3.在知识传授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系统的习得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驱动创业活动的团队、机会、资源的要素,掌握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形成的思路和方法。
课程的成绩考核采取多环节多维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 理论课成绩占60%(包括线下见面课出勤和线上线下学习综合表现成绩);实训课成绩占40%(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完成度和贡献度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成绩≥60分为及格。
文献资料:
媒体资料:
1.央视财经频道CCTV-2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
2.央视财经频道CCTV-2青年创业励志节目《创业英雄汇》
3.公众号:宁静访谈录(讲述医药人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