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机电系统动力学与仿真
分享
spContent=设计的美主要在于力学结构的美妙!掌握力学是通向成功设计的大门。本课程主要是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础力学学习而设。通过学习掌握建模与分析,使你的设计结构具有更为合理,更符合力学特性,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只有符合机械动力学的设计才是现代设计,更好地掌握经典设计和现代设计的结合。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机械系统动力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结构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特性以及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的一门学科。通常意义下的研究是作为机械原理的主要部分的力学基础内容,但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讲,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力学基础,对着门课程很多学生存在畏惧心理,使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但这门课程是产品设计者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因此需要在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以适应学生学习的要求。在这样要求下,我们对讲述的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内容重新安排,将繁琐而枯燥的理论推导和公式、定理进行删减,将动力学的理论基础讲述清楚,并将其应用进行充分阐述,教学目标设定在自然界和工程界物质客体建立动力学的力学模型及其数学模型上,设定在数学模型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上。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针对实际的结构建立其正确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设计者的设计水平。

为简化问题,常把机械系统当作具有理想、为稳定约束的刚体系统处理。对单自由度的机械系统,用等效力和等效质量的概念 ,可以把刚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转化为单个刚体的动力学问题;对多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问题一般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

机械系统动力学方程常常是多参量非线性微分方程,只在特殊条件下可直接求解,一般情况下需要用数值方法迭代求解。许多机械动力学问题可借助电子计算机分析。

机械运动过程中,各构件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变化规律是设计运动副的结构、分析支承和构件的承载能力 ,以及选择合理润滑方法的依据。在求出机械真实运动规律后可算出各构件的惯性力,再依据达朗贝尔原理,用静力学方法求出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力。

近代机械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动调节与控制装置日益成为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机械动力学研究对象已扩展到包括不同特性的动力机和控制调节装置在内的整个机械系统,控制理论已经渗入到机械动力学的研究领域。

授课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目标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以用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成绩 要求

1. 学习完本课程内容并考试合格(60分及以上)均可申请证书,证书的形式:认证证书(包含可查询验证的电子版和纸质版2个版本),学员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根据需要进行申请,认证证书的收费标准为100/份。

2. 评分标准

        本课程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环节主要是单元测验、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单元测验和作业各占10%,期末考试占80%。

3. 证书

       设置合格达到60分及以上)、"优秀"达到85分及以上)两档标准,由任课教师签发课程结业证书,其中成绩优秀者将颁发优秀证书。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预备知识主要有《理论力学》、《机械原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

参考资料

1. 机械系统动力学. 邵忍平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2. 工程动力学振动与控制. 徐铭陶、肖明葵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

3. 振动力学. 倪振华编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9

4. 结构动力学(第二版). [] R. 克拉夫,J. 彭津著,王光远等译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1

5. 非线性动力学. 刘秉正,彭建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

6. 非线性振动. 刘延柱,陈立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8

7. 动力学系统建模. 张景绘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