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分享
spContent=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为背景,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校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该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中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教学主题,通过讲清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阐明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三条特色道路。

  • 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搞清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才是近代以来解决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 本课程采用“经典文本牵引式”教学方法,根据课程讲授进度安排学生对课程涉及的文本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阅读。例如,讲授“导论”时,组织学生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讲授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组织学生阅读《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献,讲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组织学生阅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献。具体模式是在线下分组展示读书心得,在线上则在平台讨论区对心得进行讨论。

授课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让学生能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素质目标: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具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有的基本政治素质和相应的能力,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实践,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成绩 要求

1.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察学习态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和线上课程完成情况);实践成绩占20%(主要考察实践手册完成情和实践活动参与情况);期末统一闭卷考试成绩占50%。

2.线上完成情况仅为教师给出平时成绩的参考(一般线上完成情况及格即可)。

3.线上成绩由观看视频,完成测验和作业两部分组成。其中测验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作业是主观题。作业需要由学生互评。

4.视频可以反复观看。

5.测验和作业每周1次,题量不大,可以做2次。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前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过渡到本书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形势与政策》为本课程提供现实材料。


参考资料

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江泽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