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制造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也是联系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纽带和桥梁。作为机械专业核心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重点介绍机械制造理论的核心基础知识,强化综合应用能力,铸就制造强国精神。
总体要求: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结合相关的实验、项目训练、生产实习等环节的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制造系统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刀具寿命等四大基本规律,掌握金属切削机床传动系统的运动分析方法,能用数学模型推演和分析切削加工过程中的生产现象和生产问题。
课程目标2:掌握金属切削过程、切削运动、刀具切削部分、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和金属切削机床传动链、传动系统图、传动原理图、传动路线表达式、运动平衡式、机床转速图的基本概念,能表述、识别、判断和求解金属切削加工工艺系统的关键参数和环节。
课程目标3:理解切削加工条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掌握刀具的结构、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用途、工作原理、传动系统和主要结构,熟悉机床分类及型号编制的方法,具备根据工作要求合理确定制造装备解决方案的基础知识和初步能力。
课程目标4:理解制造工程系统的社会价值,了解金属切削加工技术的历史和未来发展前景,理解金属切削加工实践的基本准则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1、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刀具寿命等四大基本规律,掌握金属切削机床传动系统的运动分析方法,能用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推演、分析切削加工过程中的生产现象和生产问题。
2、掌握金属切削过程、切削运动、刀具切削部分、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和金属切削机床传动链、传动系统图、传动原理图、传动路线表达式、运动平衡式、机床转速图的基本概念,能表述、识别、判断和求解金属切削加工工艺系统的关键参数和环节。
3、了解金属切削加工技术的历史和未来发展前景,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环境以及文化等各种条件约束下,理解制造工程系统的社会价值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了解机床和刀具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期末考试:60%
过程性考核:40%
教材书目:
1.王红军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4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参考书目:
1.陆剑中主编,《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戴曙主编,《金属切削机床》(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乐兑谦主编,《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于骏一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顾伟邦主编,《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6.张曙、张炳生、卫汉华、樊留群主编,《机床产品创新与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