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曲评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促进全人类对保护文化遗产多样性的重视。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系统了解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古典戏曲的产生和发展,使学生在以欣赏为主的课程中对古典戏曲逐步产生兴趣,并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中国戏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正视中国戏曲在世界艺术界的地位,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培养高素质观众群。
以源于元代的昆曲和在清代兴盛起来的京剧为主线,介绍京昆艺术的产生、发展和表演程式,使学生们在了解、欣赏京昆艺术的同时,掌握和提高对作品的欣赏及鉴赏能力。
本课程以欣赏传统优秀剧目为主,配合讲授必要的戏曲史知识、戏曲表演知识和戏曲欣赏知识。
总成绩:60分至84分为合格;85分至100分为优秀。
总成绩由单元作业、课程讨论、期末考试三部分的组成。
1.单元作业:约占30%,采用互评方式评分。
2.课程讨论:约占20%,按发帖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3.期末考试:约占50%,分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除以上外,将综合课程视频学习情况评定最终分数。
第一讲 中国“戏曲”的意义
中国“戏曲”的意义
中国“戏曲”的意义(单元作业)
第二讲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渊源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渊源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渊源(单元作业)
第三讲 初具规模的宋代戏曲
初具规模的宋代戏曲
初具规模的宋代戏曲(单元作业)
第四讲 标志戏曲发展的元代杂剧
标志戏曲发展的元代杂剧
标志戏曲发展的元代杂剧(单元作业)
第五讲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构成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构成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构成(单元作业)
第六讲 角色与行当
角色与行当
角色与行当(单元作业)
第七讲 妆扮、服饰与道具
妆扮、服饰与道具
妆扮、服饰与道具(单元作业)
第八讲 动作的“舞”“打”
动作的“舞”“打”
动作的“舞”“打”(单元作业)
第九讲 昆曲赏析(一)
昆曲赏析(一)
昆曲赏析(一)(单元作业)
第十讲 昆曲赏析(二)
昆曲赏析(二)
昆曲赏析(二)(单元作业)
第十一讲 京剧赏析(一)
京剧赏析(一)
京剧赏析(一)(单元作业)
第十二讲 京剧赏析(二)
京剧赏析(二)
京剧赏析(二)(单元作业)
1.教材:《中国古典戏曲欣赏》,欧阳启名,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京剧表演体系研究》,欧阳启名、欧阳中石,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中国美术全集》60卷,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1991
《中国戏曲发展史》,李啸仓,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