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时常低落、感到活得没意思、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体重正常却仍觉得自己太胖、睡眠过多、幻听、怀疑有人偷拍自己、怀疑有人要害自己……这些现象究竟是否属于异常行为的范畴?为何会出现这些现象?异常心理学就是希望带着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异常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专业方向必修课之一,本课程介绍异常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其研究方法, 探讨其鉴别方法及矫治措施。
本课程在现有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理解心理障碍的形成和发展,强调在此过程中不同范式(基因、神经系统、认知、行为)的共同作用。
本课程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2013年出版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及其相关研究证据,帮助大家理解心理障碍的分类、病因、诊断、病程及治疗。课程中强调对上述所有范式都很重要的一些因素,包括情绪、性别、文化、伦理、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人际关系。
异常心理学的宗旨与“治未病”思想有相似之处。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病学这些学科主要探讨治疗方法;异常心理学强调预防为主,治疗则在其次。
打个比方:异常心理学,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识别人生路上的“心身健康红绿灯”。
知识目标:掌握异常行为的描述、解释、诊断和防治诸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掌握心理障碍常见症状的鉴别,掌握常见心理障碍类别的诊断要点,理解如何从生理-心理-社会多元视角解释心理障碍的原因。
能力目标:能够识别常见心理障碍症状;能够理解本学科的关键概念和术语;能够对临床案例加以概念化;能够从整合模型的角度分析案例的病因;学会初步理性分析本学科的科研成果,逐步成为一名科研成果的消费者。
情感目标:理解污名化对个体和社会的伤害;包容身边人的各种行为现象,善于运用异常心理学知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爱儿童,关爱家人,关爱朋友,防微杜渐,预防心理障碍,共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工作环境、和谐社会。
2. 双相障碍
关注心身健康,就是最好的预备。
1、课堂讨论权重:10%;要求参与课堂讨论5次,系统记录1次得2分。
2、单元测验权重:40%;2次,客观题,每次满分20分。如多次提交,有效得分为多次提交中的最高得分。
3、单元作业权重:20%; 1次,主观题,满分20分。
4、期末考试权重:30%;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
总分 = 课堂讨论得分 + + 单元测验得分 + 单元作业得分 + 期末考试得分* 30%
总分60分以上获得合格证书;80分以上获得优秀证书。
1. 《万千心理·变态心理学:整合之道(第七版》. David H. Barlow 著; V. Mark Durand 编; 黄峥 高隽 张婧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年5月
2. 《异常心理学(第四版)——心理学导读系列》. David H. Barlow & V. Mark Durand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年7月
3. 《DSM-5鉴别诊断手册》. Michael B. First 著,张小梅 张道龙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3月
4.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第五版)》.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编著. 张道龙等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4年8月
课程更新时间:每周五。
已选课的用户,在课程结束后仍可查看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