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6考研数学通关实战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3月29日 ~ 2022年05月24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398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60)
spContent=本课程遵循实践取向理念,组织教学内容和方式,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旨在引导未来小学教师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小学的特点与差异,以及小学生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成果和经验;学会创设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教育实践活动。
本课程遵循实践取向理念,组织教学内容和方式,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旨在引导未来小学教师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小学的特点与差异,以及小学生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成果和经验;学会创设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教育实践活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面向师范院校大专生、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可用于职后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旨在让所有初等教育方向的师范生及在职小学教师都具备“育人”的意识、视野和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备道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寄望此课程能够建立教书活动与育人活动的有机联结。本课程采取专题讲授、教育叙事、案例分享、参与互动、对话研讨等方式开展教学。为推进有效教学与实践,将组织优质教师教学团队长期共同参与、研究、实施、发展本课程。

授课目标

本课程面向师范院校大专生、本科生,也可用于职后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旨在让所有初等教育方向的师范生及在职小学教师都具备“育人”的意识、视野和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备道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寄望此课程能够建立教书活动与育人活动的有机联结。

课程大纲

第一讲绪论

微课1:绪论(1)

微课2:绪论(2)

第一讲绪论单元测试

第一讲绪论单元作业

第二讲 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概念与基础

微课1:第一讲学习目标与知识导图

微课2:基本概念:品德的涵义

微课3:品德与道德、德性的关系

微课4:品德结构及其构成要素

微课5: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微课6:生命基础(1)——进化产物

微课7:生命基础(2)——道德潜能

微课8:生命基础(3)——脑神经

微课9:生命基础(4)——“文化印记”

微课10:生活基础(1)

微课11:生活基础(2)

第二讲 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概念与基础 单元测试

第二讲 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概念与基础 单元作业

第三讲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一般特点

微课1:品德心理的四个成分

微课2: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微课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微课4: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特点

微课5:道德情感的发展理论

微课6:小学生道德情感与意志的发展特点

微课7:道德行为的形成机制

微课8:道德行为的调节机制

微课9: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微课10: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微课11:攻击行为的发展特点

微课12: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微课13:攻击行为的干预

第三讲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一般特点 单元检测

第四讲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内容

微课1:学习目标与知识导图

微课2:中国倡导的美德与价值观

微课3:外国倡导的美德与价值观

微课4:永恒的根基性美德

微课5:传统的经典性美德

微课6:时代凸显的美德

第四讲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五讲 品德评价

微课1:什么是品德评价

微课2: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原则

微课3:道德认知评价

微课4:道德情感评价

微课5:道德行为评价

第五讲 品德评价单元测验

第六讲 德性课堂

微课1:什么是德性课堂

微课2:德行课堂与品德发展的关联

微课3:课堂是一个微空间

微课4:德行课堂的促进机制(一)

微课5:德性课堂的促进机制(二)

微课6:小学德性课堂的构建(一)

微课7:小学德性课堂的构建(二)

第六讲 德性课堂

第七讲 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微课1: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微课2:师生关系的涵义

微课3:师生关系影响儿童品德发展的机制(1)

微课4:师生关系的影响机制(2)

微课5:教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师生关系(1)

微课6:教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师生关系(2)

第七讲 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第八讲 校园游戏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微课1:校园游戏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微课2:小学生的游戏有什么特点

微课3:从道德范畴和道德要素来看——游戏活动中的德育资源

微课4:从道德结构、德育过程来看,游戏活动中的德育资源

微课5:“好”游戏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微课6:坏游戏往往是反道德的

微课7:教师在游戏的角色

微课8:教师影响小学生游戏的三种策略

第八讲 校园游戏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第九讲 仪式活动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微课2:仪式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微课3:仪式是如何影响小学生道德的

微课4:道德养成的模仿习得

微课1:走进仪式教育

第九讲 仪式活动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微课5:仪式活动促进学生整体道德养成

微课6:仪式活动对学生道德养成案例分析

第十讲 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发展

微课6:教师如何引导小学生的同伴关系(1)

微课7:教师如何引导小学生的同伴关系(2)

微课1: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及其特点

微课2:同伴关系的三种表现及其影响(1)

微课5:同伴交往影响儿童品德养成的内在机制

微课3:同伴关系的三种表现及其影响(2)

微课4:同伴关系的三种表现及其影响(3)

第十讲 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发展

第十一讲 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微课5: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特色与机制

第十一讲 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微课6:体悟传统文化美德特点和本质

微课7:发挥国学经典的核心承载作用

微课1:什么是文化?

微课4: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

微课2: 传统文化的特征

微课3: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系

第十二讲 网络社会与儿童品德养成学习指引

微课12:网络是儿童品德养成阳光空气

微课7:网络社会儿童成长方式的变革

微课2:网络社会与非网络社会

微课14:构建网络道德生态系统

微课1:网络社会与儿童品德养成学习指引

微课8:网络社会儿童学习方式的新变化

微课6:网络社会:儿童成长的无限时空

微课10:网络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

微课3:网络社会原住民

微课13:让网络成为儿童生命飞翔的翅膀

微课4:网络社会儿童成长的时代背景

微课11:让网络成为儿童品德养成的沃壤

微课5:网络社会儿童成长的时代起点

微课9:儿童品德发展的新契机

第十三讲 亲子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微课3:亲子关系影响小学生品德养成的机制—态度转变

微课2:亲子关系的相关因素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

微课5:亲子教育促进儿童品德发展

微课1:亲子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发展

第十三讲 亲子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微课4:亲子关系影响小学生品德发展的机制---观察与模仿、认同作用

微课6:家校合作方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一)本课程需要开发的资源

1.教材:《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材,《小学生品德发展案例》,《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2.报告:《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3.课件:《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件》(48课时);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堂录像》(48课时);

4.网页:国家精品课程《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资源共享网;

(二)其他参考书目

1.刘慧主编.小学德育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檀传宝.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郑航.学校德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张茂聪  唐爱民.儿童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美)纳什 著,李菲 译.德性的探询: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7.(美)卡伦·博林(Karen E.Bohlin) 等 著,王婷 译,李敏 校.在学校中培养品德:品德教育实践导引.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首都师范大学
7 位授课老师
刘慧

刘慧

教授

李敏

李敏

教授

张志坤

张志坤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