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中国电影艺术简史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9年04月09日 ~ 2019年08月20日
学时安排: 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7156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19)
spContent=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整个历史进程,详细讲解中国电影史的发展脉络、美学风格的演变。同时还将分析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类型、导演和作品,有史有论。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整个历史进程,详细讲解中国电影史的发展脉络、美学风格的演变。同时还将分析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类型、导演和作品,有史有论。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选取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观摩与讲解,同时配备有各个时期的概述性剪辑视频和代表性音频(如早期电影作品中的知名音乐),使学生对电影艺术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以早期电影为例,将选取《劳工之爱情》、《神女》、《风云儿女》、《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经典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能让学生对中国电影历史有整体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使他们既能准确地把握中国电影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纵向脉络,又能了解和掌握中国电影史的两岸三地架构。学生在建立纵向历史架构的同时,又能够清楚地掌握各个阶段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和经典作品。

总体而言,本课程兼顾历史性、艺术性、学术性、普及性,既有专业电影知识的讲解,也不乏中国电影史常识的普及。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它能够覆盖不同专业与年级的学生,包括理工科学生在内,使学生们最大限度地领悟电影艺术的魅力,最大化地将高深的中国电影历史普及化。本课程的开设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轨迹与艺术规律,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电影艺术创新的成就。学习中国电影历史也能了解中国电影产业、电影事业走过的百余年艰辛曲折的历程和中国电影人的执着追求,从而对发展当下的电影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有所借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广泛吸收百余年中国电影创作的丰富经验,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影行业的工作提供扎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1905-1931年:旧市民电影


带领学生了解1905-1931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概况,并在这两个单元中着重介绍旧市民电影的概念及其典型片例,让学生体会中国电影在早期探索阶段的历史风貌、文化特征,思考电影与文学、与市场、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而思考艺术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历史思考当下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课时


  • 1.1旧市民电影:言情片

  • 1.2旧市民电影:武侠片

  • 1.3旧市民电影:特征概述




1932-1936年:左翼电影


带领学生了解1932-1936年左翼电影发展概况,同时介绍左翼电影的概念及其典型片例,让学生体会中国电影在经历了早期探索阶段之后的出现的创新变异,借以思考电影与文学、与市场、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后面的章节体会左翼电影的深远影响,进而思考艺术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历史思考当下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课时


  • 1.1左翼电影:时代背景

  • 1.2左翼电影:特征概述






1933-1937年:新市民电影


带领学生了解1933-1937年新市民电影发展概况,同时介绍新市民电影的概念及其典型片例,让学生体会中国电影在经历了早期探索阶段之后的出现的创新变异,借以思考电影与市场、与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而思考艺术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历史思考当下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课时


  • 1.1新市民电影产生的时代背景

  • 1.2新市民电影的形态特征

  • 1.3新市民电影例证分析

  • 1.4新市民电影与左翼电影、旧市民电影的形态区别



1934-1937年:国粹电影


带领学生了解1934-1937年国粹电影发展概况,同时介绍国粹电影的概念及其典型片例,让学生体会中国电影在经历了早期探索阶段之后的出现的创新变异,借以思考电影与资本、与政治之间的联系,进而思考艺术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历史思考当下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课时


  • 1.1国粹电影存在的历史背景

  • 1.2国粹电影的形态特征

  • 1.3国粹电影的经典例证分析






1936-1945年:国防电影与抗战电影


带领学生了解1936-1945年国防电影发展概况,同时介绍国防电影的概念及其典型片例,让学生体会中国早期电影对时事政治做出的即时反应,借以思考电影与市场、与政治之间的联系,进而思考艺术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历史思考当下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课时


  • 1.1国防电影与抗战电影存在的历史背景

  • 1.2国防电影与抗战电影的形态特征

  • 1.3国防电影与抗战电影的经典例证分析






1938-1945年:沦陷区与“孤岛” 电影


带领学生了解1938-1945年上海“孤岛时期”和战争沦陷区电影发展概况,同时介绍一些典型片例,让学生了解一些以往的电影史书写中的空白,借以思考电影与市场、与政治之间的联系,进而思考艺术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历史思考当下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课时


  • 1.1“孤岛”时期与沦陷区的历史背景

  • 1.2东北地区和“满映”的关系




1946-1949年:战后即恢复时期电影


带领学生了解1946-1949年战后恢复时期电影发展概况,同时介绍一些典型片例,借以思考电影与市场、与政治之间的联系,进而思考艺术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历史思考当下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课时


  • 1.1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背景

  • 1.2抗日战争后中国电影的形态概述




1950-1979年:共和国时期电影


带领学生了解1950-1979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概况及其典型片例,让学生体会新中国电影在该阶段的历史风貌、文化特征,思考电影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而思考艺术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历史思考当下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课时


  • 1.1共和国时期电影形态概述与分期依据

  • 1.2共和国时期电影经典片例分析




1980-2018年:新时期电影


带领学生了解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概况及其典型片例,帮助学生建立思考问题的历史思维。

课时


  • 1.1 新时期电影发展概述

  • 1.2 1990年代后中国大陆电影概述与新左翼电影的形态特征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生可在课前有意识地观看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并且对中国电影的历史作一定程度的了解。本课程有别于其他中国史学著作的观点,用旧市民电影、新市民电影、左翼电影、国防电影、国粹电影等不同的电影形态的分类覆盖和解释百年中国电影发展,这种划分是开创性的学术界定。另外,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时空下进行探究,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与电影艺术。


证书要求

单元作业占 40%;期末考试占 60%

总分 60-84 为合格,85 分及以上为优秀。



参考资料

1.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2.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3.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李少白.中国电影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袁庆丰.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6. 袁庆丰.黑夜到来之前的中国电影——1937年现存国产影片文本读解[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7.袁庆丰.新世纪中国电影读片报告[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中国传媒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袁庆丰

袁庆丰

教授

推荐课程

中国书法

任德山

92499人参加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CAP

柳肃

54186人参加

设计的力量CAP

何人可

12131人参加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柳肃

14666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