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智能媒体传播》从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逐步聚焦智能时代下的媒体传播。以智能媒体传播的先锋“虚拟现实”为切入点,探讨占据智能媒体传播C位的智能新闻、智能媒体传播的核心社交网络,对智能媒体传播构建起的平台社会等问题进行剖析。
本课程入选教育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被评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也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设计之星”奖,不仅在内容上是基于传播学又超出学科界限的跨学科课程,也在教学形式层面极具灵活性与创造力。
《智能媒体传播》从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逐步聚焦智能时代下的媒体传播。以智能媒体传播的先锋“虚拟现实”为切入点,探讨占据智能媒体传播C位的智能新闻、智能媒体传播的核心社交网络,对智能媒体传播构建起的平台社会等问题进行剖析。
本课程入选教育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被评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也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设计之星”奖,不仅在内容上是基于传播学又超出学科界限的跨学科课程,也在教学形式层面极具灵活性与创造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将简要梳理智能媒体发生发展的过程,总结透析智能媒体传播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大数据、物联网、VR、云计算等基本概念,厘清其与传播学的关联及应用,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带领同学们一起共同眺望智媒时代未来发展之方向。同时,使学生能够在认识智能媒体现象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启发学生的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本课程将力图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因素,为学生培植基础的厚度、拓宽知识的宽度、增强理想的高度而发挥支撑作用。
针对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范围广、变化快等特点,教学队伍改革性地采取“无固定教材”方式,以“智能”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传播”为核心特色,将智能媒体传播分为八大板块,共历时八周。此外,本课程既注重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特殊性,又关注智能媒体传播的普遍应用性,提供最具有前沿色彩的思想和实践指导。在教学大纲上注重系统性,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灵活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创造性。引导学生多向度思考,培育跨学科思维,提升学生基础素养和专业素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观察判断能力、价值分析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大纲
智能时代来临,媒体传播变身?
1.1 传播的前生今世
视频1:传播技术的更迭
视频2:传播技术的“四大预言家”:麦克卢汉,鲍德里亚,卡斯特尔和凯文·凯利
1.2 智能媒体是什么?
视频3:智能技术革命的到来
视频4:媒体传播的智能化:从广播电视到社交媒体
1.3 小结
视频5:智能媒体传播ABC
智能媒体传播的与众不同
2.1 智能媒体传播的新特点
视频6:万物皆媒 万物互联
视频7:人机互动 人机合一
视频8:万众皆媒 万众参与
2.2 智能媒体传播的新时空
视频9:时间的无序性与碎片化
视频10:空间的流动化与场景化
2.3 智能媒体传播的迷思
视频11:智能 VS 人类
视频12:理智VS 情感
视频13:虚拟VS真实
视频14:技术进化VS伦理道德
2.4 小结
视频15:智能媒体传播的新图景
智能媒体传播的先锋:虚拟现实(VR)
3.1 VR沉浸式传播
视频16:VR+智能生活
视频17:VR+时尚
(案例展示:《临界VR时装秀》《连织锦绣》)
视频18:VR+新闻
视频19:VR+未来影像
智能媒体传播的C位:智能新闻
4.1 智能技术在新闻中的应用
视频20:智能化新闻采集
视频21:智能化新闻生产
视频22:智能化新闻分发
视频23:智能化新闻消费
4.2 小结
视频24:智能新闻的未来图景及其反思
智能媒体传播的核心:社交网络
5.1 走进社交智能时代
视频25:从“公共社交”到“私密社交”:Facebook的转型
视频26:从“六度分割理论”到“智能社交”:今日头条的“Ta在”
视频27:从“人际互动”到“人机互动”:百度“丘比特(Cupid)”
5.2智能社群无处不在
视频28:用声音连接物理世界
视频29:从“志同道合”到计算
视频30:警惕社交机器人
5.3 小结
视频31:智能时代的社交网络新生态?
智能媒体传播的趋势:平台社会
6.1 平台社会的智能新机制
视频32:数据化
视频33:商品化
视频34:选择化
6.2 平台智能生态应用
视频35:智能城市与城市交通传播
视频36:智能医疗与健康传播
视频37:智能教育与教育传播
视频38:案例--短视频与青少年教育
视频39:案例--智慧政务与社会治理
6.3 小结
视频40:智能社会的来临
5G的推波助澜
7.1 5G的颠覆性传播
视频41:从全时空传播到全程媒体
视频42:从全连接传播到全员媒体
视频43:从全功能传播到全效媒体
7.2 5G智能前景下的融媒体建设
视频44:信息系统的重构
视频45:用户平台的重建
视频46:媒体业态的变化全媒体与智媒体
视频47: 案例分析--新闻领域的智能化
视频48: 5G的智能化媒体传播遐想
智能媒体传播的畅想与反思
8.1 智能媒体之未来
视频49:未来媒体与未来社会
8.2 智媒时代之方向
视频50:智媒时代的“守正创新”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常见问题
Q : 老师,这门课会讲些什么?A : 这门课追问有关算法、赛博格、后真相、未来影像、数字伦理、媒介物质性等理论话题,从阿兰·图灵到基特勒,从尼葛洛庞帝到唐娜·哈拉维,这门课汇集来自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学科和各个国家的理论家,为理解智能媒体传播的现实与未来寻找智慧,在“未来将来”之际更好地把握智能媒体传播的时代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