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你知道哪些世界遗产?它们在历史的变迁中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世界遗产的价值在哪里,又将面临着怎样的未来之路?跟我们一起走进《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老师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为你一一解答。
课程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共12个专题24个知识点,生动讲述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源起与发展。在这里,你将读懂藏在古代建筑中的神秘语言,领略古典园林的独具匠心;在这里,你将欣赏古城民居,走进帝王陵寝,体验道教的养生文化;在这里,你会领略奇山异石的壮美,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还藏着上亿年的化石奥秘,一步步为你解开生命的由来与精彩……
来自不同学科的你将在饱览精华旅游资源的同时,对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传统文化学会鉴赏并由衷热爱,对自然资源探索成因并科学审美,拥有品读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鉴赏力。
本课程面向对旅游感兴趣的在校学生和社会大众,以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源起与发展为导入,通过丰富多样、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讲述,带领学生赏析古代建筑、古典园林、古城民居、帝王陵寝,道教圣地、奇山丽水、神秘化石等众多精华旅游资源,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会鉴赏并由衷热爱,对自然资源探索成因并科学审美,拥有品读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鉴赏力,并树立科学的世界遗产保护观。
第一期 世界遗产的前世今生
第一讲 埃及神光,世遗初现
第二讲 世界遗产,大美中国
第一单元作业
第一单元测试
第二期 中国文化遗产之脊:古代建筑篇
第一讲 惊艳世界,古代建筑
第二讲 盛世屋脊,巍巍故宫
第二单元测试
第三期 中国文化遗产之巧:古典园林篇
第一讲 诗情画意,古典园林
第二讲 咫尺乾坤,苏州园林
第三单元测试
第四期 中国文化遗产之韵:古城民居篇
第一讲 高墙深池,别样民居
第二讲 高原姑苏,古城丽江
第四单元测试
第五期 中国文化遗产之秘:古代皇陵篇
第一讲 帝王权势,灵魂居所
第二讲 一扫六合,始皇雄兵
第五单元测试
第六期 中国文化遗产之悠:丝路石窟篇
第一讲 驼铃古道,佛法东传
第二讲 丝路花雨,莫高佛窟
第六单元测试
第七期 中国文化遗产之玄:道教圣地篇
第一讲 天人合一,养生之道
第二讲 治世玄岳,太和武当
第七单元测试
第八期 中国自然遗产之绝:生物景观篇
第一讲 亿年回眸,生物化石
第二讲 澄江探秘,生物爆发
第八单元测试
第九期 中国自然遗产之雄:风景名山篇
第一讲 造化神秀,仁者乐山
第二讲 五岳独尊,雄壮泰山
第九单元测试
第十期 中国自然遗产之灵:水域风光篇
第一讲 天地寄情,智者乐水
第二讲 瑶池人间,童话九寨
第十单元测试
第十一期 中国自然遗产之彩:丹霞地貌篇
第一讲 神秘红层,灿若明霞
第二讲 地学国粹,中国丹霞
第十一单元测试
第十二期 中国自然遗产之奇:喀斯特地貌篇
第一讲 鬼斧神工,奇秀灵美
第二讲 立体地貌,南方喀斯特
第十二单元测试
学习本课程之前要了解我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发展现状,具有观景赏美、求知探索的雅兴。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李江敏,苏洪涛.《中国旅游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
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2015
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大全》[M], 2019
李江敏,李志飞.《文化旅游开发》[M],科学出版社,2000
马勇,余东林,周宵.《中国旅游文化史纲》[M],中国旅游文化出版社,2008
张朝枝.《旅游与遗产保护—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张朝枝.《旅游与遗产保护—政府治理视角的理论与实证》[M],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张朝枝,陈钢华.《旅游目的地管理》[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
劳拉.简.史密斯著,苏小燕,张朝枝译.《遗产利用》[M], 科学出版社,2020
吴必虎.《旅游学概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邹统钎.《遗产旅游管理经典案例》[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孙克勤,《世界遗产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孙克勤,《遗产保护与开发》[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彭顺生.《世界遗产旅游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吴承照,王婧. 《遗产保护性利用与旅游规划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彭跃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M],文物出版社,2015
蔚东英等.《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研究》[M],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刘慧媛.《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郑玉歆,郑易生.《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中外理论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费尔登著,刘永孜译.《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指南》[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刘敦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 1984.
何宝通. 中国古代建筑及历史演变[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王世瑛, 朱德明.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M].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
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宫殿建筑装饰[M]. 紫禁城出版社, 1995.
周苏琴撰文. 北京故宫[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寒悦. 中国古典园林[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2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程里尧. 中国古典园林[M].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邵忠.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薛林平.建筑遗产保护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工程兵工程学院《中国筑城史研究》课题组.中国筑城史[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
俞宏理.老房子——皖南的徽派建筑[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余治淮,余济海.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宏村[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M].合肥:黄山书社,2002.
开平县志编纂委员会.开平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开平碉楼:2001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
福建土楼编委会.福建土楼[M].国家文物局,2001.
廖冬,唐齐.解读土楼——福建土楼的历史和建筑[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杨世光.丽江史话[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朱良文.丽江古城与纳西民居[M].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1988.
夫巴.马蹄踏出的辉煌——丽江古城与纳西族历史探秘[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李旭.藏客———茶马古道马帮生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和志武.东巴经典选译[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俄]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M].李茂春译.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唐有为.丽江姓氏考[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张兴荣.云南洞经文化——儒道释三教的复合性文化[M].昆明: 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8.
和云峰.纳西族音乐史[M].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方国瑜编撰、和志武参订.纳西象形文字谱[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德]米歇尔奥皮茨、瑞士伊丽莎白许,刘永青、路洪等译.纳西、摩梭民族志:亲属制、仪式、象形文字[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邓章应、郑长丽.纳西东巴经践语及践语用字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张振光.帝王陵寝[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世界遗产丛书:秦始皇陵与兵马俑[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岳南.复活的军团[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张卫星.礼仪与秩序:秦始皇帝陵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英]彼得.弗兰科潘著,邵旭东,孙芳译,徐文堪审校.丝绸之路[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樊锦诗.莫高窟史话[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6.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5.
余秋雨.文化苦旅[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赵益,王楚等编著. 抱朴归真——道教的修炼[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1
曾仕强编著,易经的奥秘[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孙亦平编著. 道教文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詹石窗编著. 道教文化十五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张雪松编著. 道教养生[M].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
清凉道人编著. 道教教理教义[M].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
卿希泰编著. 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M].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耿广恩, 明剑玲编著. 武当山古建筑群[M],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1.
曹祥本, 唐昌华编著. 武当山朝圣[M],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8.
肖星. 中国旅游资源概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刘红婴. 世界遗产概论[M].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鲁燕. 澄江化石地旅游地质资源特色及开发研究[M]. 昆明理工大学, 2012.
刘冠美. 中外水文化比较[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5.
安作璋. 中国运河文化史.下册[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
肖星. 中国旅游资源概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刘红婴. 世界遗产概论[M].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章小平. 智慧景区管理与九寨沟案例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邓贵平. 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M]. 科学出版社, 2012.
辛建荣编著. 旅游地学原理[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9
宋永全, 杨海令.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模式探讨[J]. 防护林科技, 2015(4):92-94.
王云庆, 赵润. 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 2(1):51-56.
佚名. 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 填补我国古生物化石遗产空白[J]. 中国矿业, 2012(7):113-113.
楠谷. 世界古无脊椎动物研究的重大成果——我国云南发现稀世珍宝—澄江化石动物群[J]. 地球科学进展, 1987(5):42.
陈均远, 周桂琴, 朱茂炎,等. 澄江生物群——寒武纪大爆发的见证[J].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1996.
王云庆, 赵润. 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 2(1):51-56.
宋永全, 杨海令.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模式探讨[J]. 防护林科技, 2015(4):92-94.
薛惠锋, 苗治平. 水域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理论研究[J]. 人文地理, 1994(2):15-20.
岳亮, 薛惠锋. 论景观水资源学[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5(2):35-37.
薛惠锋. 景观水资源与水域景观相关研究[J]. 经济地理, 1994(2):89-70.
杨乃运. 大运河的历史波影[J]. 旅游, 2017(6):22-27.
陈同滨, 傅晶, 刘剑. 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研究[J]. 风景园林, 2012(2):68-71.
邓贵平.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刘忠伟, 王仰麟, 陈忠晓.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J]. 地理研究, 2001, 20(2):206-212.
杨更. 九寨沟景观地质背景及成因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05.
刘颖, 周庆磊, 彭培好,等. 四川九寨沟水体景观成因与发展演化趋势分析[J]. 四川地质学报, 2007, 27(3):191-194.
刘民生, 魏良帅, 徐飞,等. 九寨沟风景区钙华成因与保护探讨[C]//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2005.
林秀丽. 九寨沟湖泊成因及动态特征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02.
舒德干. 澄江化石:“进化”达尔文进化论[J]. 生命世界, 2004(8):46-47.
刘鸿允, 沙庆安, 胡世玲. 中国南方的震旦系[J]. 中国科学, 1973(2):94-104+132.
朱茂炎. 动物的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来自中国的化石证据[J]. 古生物学报, 2010, 49(3):269-287.
范晓, 孙建华, 赵承安,等.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阅读46亿年的地球巨著[J]. 中国国家地理, 2004(6):78-99.
邹成杰,何宇彬.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时空演化问题初论[J].中国岩溶, 1995.
宋林华.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 2000.
黄楚兴.云南省岩溶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及其环境保护[D].昆明理工大学, 2003.
丁晨,沈方.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及分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
李高聪.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全球对比及其世界遗产价值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熊康宁,池永宽.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生态经济, 2015.
撖啸.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15.
感谢丹霞山、武当山、福建土楼、九寨沟、泰山、苏州园林等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机构提供资料。
影音资料:
《世界遗产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影视制作中心,2008年
《故宫》https://jishi.cntv.cn/2015/04/29/VIDA1430279508890363.shtml
《故宫100》https://www.iqiyi.com/a_19rrk22q1d.html?vfm=2008_aldbd
《我在故宫修文物》https://www.iqiyi.com/a_19rrhabiex.html?vfm=2008_aldbd
《颐和园》https://jishi.cntv.cn/2012/12/15/VIDA1355586198964998.shtml
《秦始皇陵地下高楼》纪录片,https://jishi.cntv.cn/2015/05/05/VIDA1430813869752240.shtml
《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纪录片,BBC&国家地理,https://www.iqiyi.com/w_19rtqmlceh.html
《问道武当》,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武当山特区管委会联合录制,2009年.
《中国道教文化与艺术》,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网站:
UNESCO(World Heritage List)网站 、世界遗产中心网站、世界遗产官网站、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中国网、世界文化遗产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保护联盟、央视新闻、、中国道教协会官网、中国武当山门户网、百度百科及图片、全景网等相关网站。
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周刊》、《中华遗产》、《中国宗教》、《中国道教》、《世界宗教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