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在国内外各高校化工类专业的业务课程学习中都居于首要地位,属于支柱性课程和标志性课程。该课程既有基础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是融基础理论与实验实训为一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为一体的课程,在学生由基础课学习向专业课学习过渡、建立和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培养学生以工程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工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生产中具有共同规律的各种单元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的设备结构、性能与操作原理;研究单元过程及其典型设备的计算方法;通过各种单元过程的操作因素分析,寻找适宜的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的方向及改进设备的途径。
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单元过程的基本理论,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具有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灵活地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各种单元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熟练地进行单元过程和设备的基本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课程目标:“以大化工为基础,以煤化工为特色,分层次、分阶段、渐进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环境意识、经济头脑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各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典型过程设备的工艺计算或选型,学会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包括:
1.使学生能够针对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典型化工单元操作中的传质传热问题建立相应的相平衡关系、速率关系、物料衡算关系和热量衡算关系等模型,并利用单元操作过程中的相应条件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判别化工问题优化途径的相应知识。
2.培养学生能够依据上述知识从一个复杂化工生产系统中识别和表达出所包含的主要传质单元操作过程,并能够通过分析从中判别出关键的单元操作环节并获取相应的操作参数。
3.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设计目标对相应的传质单元操作和单元设备进行工艺计算、设备计算和选型,为将来设计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复杂化工工程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考核成绩主要由课程考试、单元测验、作业和讨论情况等四部分构成。
课程考试即期末大考,采用闭卷方式,考试内容应能合理地支撑本课程教学目标,即能够考察对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单元操作的模型建立与求解能力,识别、表达、理解和分析主要传质单元操作过程的能力,对传质单元设备的结构、性能、计算及选型的能力等。
单元测验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在单元学习完成后,考察同学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主要以计算题的形式,考察、巩固和提高同学对相关单元操作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水平,并通过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单元操作的计算问题。
讨论题主要来自老师的教学实际,主要考察同学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促进同学对化工原理知识的“系统性和联系性”把握,从原理出发对各单元操作的相关内容吃透,并联系授课内容体会到“万变不离其宗”的深刻内涵。
作业成绩是在每个单元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老师发布的作业题及作业质量来获得;讨论成绩是在单元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老师发布的讨论题进行讨论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比如点赞情况)来获得;单元测验是在完成每个单元知识学习后,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老师发布的测验题及完成质量来获得;课程考试是课程结课后的期末大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内容涵盖本课程学习的所有知识点,题型一般包括概念题、问答题和计算题等,通过考试成绩来体现。
总成绩的构成关系为:课程考试60% + 单元测验20% + 作业10% + 讨论10%。
1.夏清、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2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化工原理(第3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蒋维钧等.化工原理(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丁曙光、丁玉、刘建周、秦志宏等.化工原理辅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12
5.课程网站.化工原理.中国矿业大学.网址:https://www.nclass.org/book-show/ flex/book.html?courseNumber=67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