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钢筋与混凝土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材料能共同发挥作用?
我们居住的宿舍、学习的图书馆和教学楼,如何评定其可靠性?
如果梁、板、柱有潜在的安全问题,我该如何通过基本的计算来校核?
如果我是结构设计师,我将如何选定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截面配筋方案?
生活中看到的构件表面的裂缝会影响其正常使用和构件承载力要求吗?
在本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以上问题相信都会得到一个科学的解答。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以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和发展开篇,首先介绍混凝土结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随之介绍结构基本设计原则,再细化到各类构件(受弯、受扭、轴心受力、偏心受力)的试验研究和性能分析,达到具备开展各类构件设计计算与工程分析的能力。课程还包括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和混凝土耐久性等相关内容。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需要结合相关规范进行学习,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并尽可能还原工程实际背景阐述,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目的。
本课程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课程配套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该教材通过二维码信息技术实现课程与教材的互通性、教与学的互动性、学科前沿发展与专业知识更新的实时性与拓展性。
本课程学习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培养和能力内化提升,培养为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课程学习目标。具体为:
1.学习能力培养
通过线上(或线上与线下)教学视频、配套课程资料、知识点学习效果检测、习题练习、专业实践、资料搜集与查阅等方式进行师生的教与学,达到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具备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
2.能力内化提升
按照本课程主干内容和课程进程,学习者借助平台提供的学习效果自我检测、习题、思考题、专业拓展等内容,可通过初学、过程理解到深度学习三阶段不断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应用知识解决工程结构设计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设计能力;进而不断积累创新潜能。
借助平台讨论区功能,学习者可以及时提出问题、相互讨论、交流或质疑,培养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达到独立分析问题;通过课程小组学术报告,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组织协作精神与个人的交流能力。
通知知识拓展与案例分析,培养学习者作为国家建设者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3.专业人才培养
通过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交流与互动,践行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实践能力突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有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精神,为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高级专门人才。
按照课程受众对象参与课程学习的方式,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别为校内在读学生,第二类为校外学习者。
第一类学习者:采用线上课程综合成绩与线下学习效果相融合的评价方式。
此类学习成绩根据学校课程大纲进行线上、线下课程权重系数设置进行评价。
第二类学习者:采用线上课程综合成绩评价方式。
线上课程综合成绩组成:包括章节测试、作业情况、互动情况、期末考试等。
1)单元测验(30%):
根据课程内容知识模块和知识点,每讲(章)均设置测验题。
在每个测验截止期之后,各位学员可在课程的讨论区讨论测验题目,但是在截止期之前,请勿讨论,尤其不要在课程以外的网络空间讨论。课程发布期间,根据各种反馈信息决定测试题的发布量。
2)作业(20%):
本课程要求学员按照课程内容,完成相应作业。从第1周开始,每周都会要求提供作业,并进行同伴互评。具体要求参见每次作业说明。
注意:作业互评最少个数为3个。互评完成度的奖惩计分规则为,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30%,未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5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100%。系统默认互评下的学生作业成绩,为作业各计分项去掉最小和最大值后的平均值。
3)期末考试(30%):
期末考试是对全课程教学内容的总结。请大家复习各模块的单元测试后再来考试,并注意要保证有完整90分钟参加考试。
4)课程过程考核(20%):
按照学员在课程学习中学习交流互动、参与度等进行课程讨论积分维度的考量。建议学员在“综合讨论区”、“课堂交流区”和“老师答疑区”中参加学员或老师发起的讨论。
本在线开放课程暂无证书。
前修课程:
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国家相关规范:
《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1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教材:
《结构设计原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等
《工程结构试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
《建筑结构试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等
网络视频资料:
中央电视台有关超级工程的系列纪录片(仅为教学所用)
专业期刊:
《建筑材料学报》、《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学报》、《STRUCTIONAL ENGINEERING》等
问:如何选修《结构设计原理(1)》这门课?
使用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或学校提供的平台进行注册,可以使用学号、邮箱或手机号,提醒各位学员:每人仅注册一个账户学习本课程,以免影响本课程学习记录。
问:怎样进行课程学习?
每次进入课程后,首先看到的是课程公告(通知),这里有最重要的信息。一定要注意有没有更新。课程公告(通知)也会自动发到学员注册的邮箱,请一定使用你常用的邮箱,以免误事。若因屏蔽本课程邮件,因此而造成的失误后果自负。
点击界面的“课件”,按照教学活动序列学习即可。
本课程本质上是完全网上课程,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
问:视频很卡,看不了,怎么办?
平台的视频有流畅和高清两种格式,可以根据网络情况和个人需要调节;
在网速允许的情况下,请尽量采取“高清”观看,画质较为理想。
问: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专业问题,怎么办?
根据问题,学员可以在“综合讨论区”、“课堂交流区”和“老师答疑区”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参加学员或老师发起的讨论,教学团队和学员可充分进行交流与探讨,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