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适用于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学习,同时,也可供规划设计从业者和城市历史爱好者拓展学习。
课程从城市起源讲起,着重讨论不同历史时期中外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研究城市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动力。课程以历史年代为主线,着重分析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居民生活及社会团体活动等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并以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为例阐释城市的发展过程。
课程采用微课录制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给同学们带来更直观、更生动、更丰富的教学体验,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程将教学内容细化为知识要点,做成多个视频课件,将知识要点的知识内容科学分类。组合多媒体信息和技术,音频与视频、图像的局部与全景、文字与图像、画面与音乐等有机结合,有趣地展示城市发展变化。
课程共13讲,通过系统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城市诞生的背景条件和各地区文明的进程,同时从城市建设的哲学思想、工程技术和发展特征,认知中外城市发展的异同。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认识自城市起源到近代的国内外城市发展变化,明晰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哲学思想和技术成就,了解人力社会发展和城市诞生的背景、城市文明进程以及中外城市发展异同。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将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2. 能力与素质目标。课程通过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的改革,培养学生走出被动的学习模式,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并提倡灵活的个性化学习。全面从知识掌握、知识挖掘、时间分配等进行锻炼,此外还通过小组学习和网上讨论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的汇报能力也将得到锻炼。
3. 思政目标。课程将以史为鉴,为当下中国建筑与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价值指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关注当下需求的现代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依托在线课程,开展翻转课堂
有一定世界与中国历史和地理知识即可。
武廷海,规画:中国空间规划与人居营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武廷海等,中国城市规划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李合群,中外城市规划与建设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起源、演变与前景,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
卓旻,西方城市发展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傅崇兰等,中国城市发展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申茨著,梅青译,幻方——中国古代的城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 课程学习中存在疑问怎么办?
在课程讨论区中发布您的求助信息,说不定和你一起学习这门课的小伙伴能够解决您的问题;同时,老师和助教看到后也会及时对您的问题做出答复!
2. 双语课程,外文听不懂怎么办?
教师团队正在讲课视频中制作和添加中英文字幕,既在学习知识,还能同步练习英语,收获加倍!
3. 课程会不会很难、很枯燥?
课程团队对内容经过精心设计拍摄制作而成,课程拆分了不同的知识点,学习不会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