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科,是众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基石。现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理论和计算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
《大学物理》是面向高等学校理工科类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领悟和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物理(磁学、振动和波、光学、量子)》MOOC课程主要讲述包括恒定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与麦克斯韦电磁学方程组、振动与波动、波动光学、量子物理基础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与麦克斯韦电磁学方程组、振动与波动、波动光学、量子物理基础等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了解所学物理学内容的基本理论体系,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来分析处理工程技术和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学的新成就和发展方向,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分析思维能力与综合计算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的基础。
本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教学大纲、课程视频、电子教案、学习指导、在线测试等教学内容。用思维导图呈现清晰的知识脉络,采用交互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媒体、趣味的探究实验,使得课程生动且富有活力,力争形成“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教学氛围。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均为国家级或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坚持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物理贴近生活,渗透专业思想,反映学科前沿,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倡导讲“有血有肉”的物理学,坚持教师的“导”+学生的“悟”,力求教学理念“新”、教学内容“实”、教学设计“巧”、教学过程“美”、教学效果“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有趣、有谱、有用”!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你必须具备良好的物理基础。请记住:“唯有庞大的根系和牢固的地基,方能成就参天大树和高楼大厦”。嗨,你还等什么呢?赶快加入本课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物理学的神奇魅力吧!
(注: 本课程中有些视频片段、动画、图片等素材来源于网络,在此表示感谢!)
1.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与麦克斯韦电磁学方程组、振动与波动、波动光学、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与此相关的这些物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品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对于校内学生,根据有关要求,必须进行实名和学号认证,总评成绩中包括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其中线下期末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共占30%【包括课堂出勤、参与互动、作业,线上单元测验、线上考试、课程交流区讨论情况等】。
第一周 第八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1)
8.1 恒定电流
8.2 磁场、磁感应强度
8.3 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
8.4 稳恒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
第二周 第八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2)
8.5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8.6 霍尔效应
8.7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8.8 磁场中的磁介质(1)—磁介质及其磁化机理
8.9 磁场中的磁介质(2)—有磁介质存在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第八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 单元测验
第三周 第九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理论(1)
9.1 电磁感应定律
9.2 动生电动势
9.3 感生电动势
第九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理论 单元测验
第四周 第九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理论(2)
9.4 自感和互感
9.5 磁场的能量
9.6 位移电流
9.7 麦克斯韦方程组
第五周 第十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1)
10.1 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和运动方程
10.2 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
10.3 简谐近似之单摆和复摆
10.4 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10.5 简谐振动的能量
第六周 第十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2)
10.6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10.7 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拍
10.8 两个相互垂直、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10.9 两个相互垂直、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10.10 阻尼振动
10.11 受迫振动 共振
第十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单元测验
第七周 第十一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1)
11.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11.2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11.3 波动方程
11.4 波的能量 波的强度
11.5 声波 超声波 次声波
第八周 第十一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2)
11.6 电磁波的产生和基本性质
11.7 电磁波的能量和电磁波谱
11.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11.9 驻波
11.10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反射、折射
11.11 多普勒效应 冲击波
第十一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单元测验
第九周 第十二章 光学(1)光的干涉
12.1 光源 光的相干性
12.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2.3 光程 光程差
12.4 薄膜干涉
12.5 等倾干涉
12.6 等厚干涉-劈尖干涉
12.7 等厚干涉-牛顿环
12.8 迈克耳孙干涉仪
12.9 光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第十二章 光学 单元测验
第十周 第十二章 光学(2)光的衍射
12.10. 光的衍射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12.11 单缝衍射
12.12 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12.13 光栅衍射
12.14 X射线衍射
第十一周 第十二章 光学(3)光的偏振
12.15 光的偏振态
12.16 起偏和检偏 马吕斯定律
12.17 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12.18 光的双折射
第十二周 第十三章 早期量子论和量子力学基础(1)
13.1 黑体辐射
13.2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及其理论解释
13.3 康普顿效应
13.4 德布罗意波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十三周 第十三章 早期量子论和 量子力学基础(2)
13.5 不确定关系
13.6 波函数及其概率解释
13.7 薛定谔方程
13.8 一维无限深势阱
第十四周 第十三章 早期量子论和 量子力学基础(3)
13.9 隧道效应
13.10 玻尔氢原子理论
13.11 氢原子的量子理论
第十三章 早期量子论和量子力学基础 单元测试
高中物理,高等数学基本微积分运算
1. 《普通物理学》 (上、下),第七版,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物理学》(上、下),第六版,马文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新编基础物理学》 (上、下),第二版,王少杰、顾牡、吴天刚主编,科学出版社
4. 《大学物理学》(上、下),第3版,张三慧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 《大学物理》(上、下),李元成、张静、钟寿仙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6. 《大学物理学》(上、下),吴百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7. 《大学物理学》(上、下),赵近芳、王登龙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8. 《大学物理能力训练与知识拓展》,刘爱红主编,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