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风雅既是一种超越世俗功利、追求人格完善的文化传统,也是社会成员由这种传统熏陶所形成的人生境界。风雅的内在特质是一种高尚的的情感、高雅的旨趣和高洁的品格,这种特质通常于不经意间、由内而外地表现为超凡脱俗、风流儒雅的气度和格调。中国古代文人是风雅文化最主要的传承者,本课程以他们的日常行为与价值取向为切入点,紧扣文人精神特质与风雅文化的关系设置讲授要点。课程全部内容分为十三讲,对古代文人的日常主要行为按照文艺创作、登临观赏、休闲娱乐、饮食器具、技能培养、文物收藏等几方面,以文人与书法、文人与围棋、文人与绘画、文人与诗歌、文人与戏曲、文人与松、文人与梅、文人与剑、文人与扇、文人与水、文人与酒、文人与茶、文人与玉为题,进行专题讲解。
本课程集思想性、知识性、鉴赏性于一体,寓教于乐,教师通过富有文学意味的讲述语言向学生介绍风雅文化的具体表现。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感知中国风雅文化的独特魅力,总结“文人风雅”传统中所体现出的具有民族文化认同的艺术形态、思想情感、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并由此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人人格培养和心灵塑造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受到审美的熏陶。
本课程具有以下特色:
特色之一:内容设置视角独特,遵循以小见大的原则,通过对古代文人的日常行为如(饮食服饰、娱乐休闲、登临观赏、文艺创作、技能培养等)特点的揭示,具体呈现其精神世界与人格形态的风雅特质。
特色之二:集思想性、知识性、鉴赏性于一体,寓教于乐。本课程以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为宗旨,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民俗、军事等)分专题授课,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文坛(书坛、画坛)佳话,甚至著名文人的逸闻趣事均成为教师重要的讲授材料,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特色之三:讲授过程始终充满浓郁的艺术氛围,授课教师借助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诗词、书法、绘画等),通过富有文学意味的讲述语言向学生介绍风雅文化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受到审美的熏陶。
带领同学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风雅文化。
第一讲:艺术的幽思:文人与书法
第一节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介
第二节 中国书法的风韵气度与文人的生命内涵
第三节 现代作家的书法情怀与文化守望
第一讲单元测验
第一讲单元作业
第二讲:休闲的雅戏:文人与围棋
第一节 围棋是文人风雅精神的特殊符号
第二节 文人围棋的思想蕴含
第三节 围棋与文人风雅精神的呈现(之一)
第四节 围棋与文人风雅精神的呈现(之二)
第二讲单元作业
第三讲:心灵的线条:文人与绘画
第一节 文人画的创作动机(一)
第二节 文人画的创作动机(二)
第三节 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一)
第四节 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二)
第三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作业
第四讲:心灵的绝唱:文人与诗
第一节 从“言志”到“缘情”——诗在中国文人的创造中诞生
第二节 文人的诗才绽放与诗国风雅的灿烂辉煌
第三节 诗国风雅的渗透力与现代文人的风雅延续
第四单元测试
第六讲:挥动的清韵:文人与扇
第四节 扇与文人的精神联系(三)
第六单元测试
第六单元作业
第一节 “扇”的概说
第二节 扇与文人的精神联系(一)
第三节 扇与文人的精神联系(二)
第五讲:书生的刚柔:文人与剑
第一节 剑的实用功能
第二节 生活层面上,剑是文人勇武潇洒的形象表征
第三节 作为艺术符号的剑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一)
第四节 作为艺术符号的剑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二)
第五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作业
第七讲:温润的品格:文人与玉
第一节 君子比德于玉
第二节 君子玉不去身
第三节 玉的文学观照
第七单元测试
第八讲:写意的舞台:文人与戏曲
第一节 文人的加入是戏曲成熟完善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节 戏曲是文人抒情言志、展现才华最综合的载体
第三节 文人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
第八讲单元测试
第九讲:生命的灵动:文人与水
第一节 “水”与隐逸高情
第二节 “水”与离情之苦
第三节 “水”与乡愁之思
第四节 “水”与哲理之辨
第九讲单元测试
第九讲单元作业
第十讲:君子的风范:文人与松
第一节 松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 松文化在文艺作品中的凸显
第三节 松文化的象征品格
第十讲单元测试
第十一讲:清雅的风骨:文人与梅
第一节 梅文化的形成(梅文化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国梅文化的精神意蕴
第三节 梅与传统文士的精神气质
第十一讲单元测试
第十一讲单元作业
第十二讲:风雅的曲蘖:文人与酒
第一节 酒与文士的不解之缘
第二节 文士的雅饮方式及其心理特征
第三节 酒是风雅艺术品的曲蘖
第十二讲单元测试
第十三讲:涤尘的甘露:文人与茶
第一节 文人的饮茶生活
第二节 文士对茶的咏绘
第三节 饮茶与文士的人生之乐
第十三讲单元测试
第十三讲单元作业
对中国风雅文化感兴趣的皆可学习。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启功给你讲书法》,启功著。北京:中华书局,2005。
《书法艺术》,王培元著。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何云波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围棋与中国文化》,何云波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琴棋书画:方寸间品位文人情怀》,杨现军等编写。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水墨丹青里的艺术世界与文化意蕴:中国古代绘画及其明清文人画研究》,廖国伟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蕉窗话扇》,白文贵著。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陈平原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戏曲》,王长安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漫步戏曲舞台》,贺文婷 薛雪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中国的松文化》,李永祜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踏雪寻梅:中国梅文化探寻》,张建军 周延著。济南:齐鲁书社,2001。
《中国茶酒文化史》,朱自振,沈汉著。北京:文津出版社,1995。
《文品一盅悟道的茶酒》,林清玄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山水问君心--古诗词中的山水世界》,江晓英著。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山水与古典》,林文月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100篇咏水诗文》,尉天骄主编。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的玉文化》,姚士奇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