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线上课程把多种多媒体技术集于一体,教学视频、PPT、测验题、讨论题等突出重点、聚焦难点、注重应用,有利于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培养运用物理原理、规律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线上课程把多种多媒体技术集于一体,教学视频、PPT、测验题、讨论题等突出重点、聚焦难点、注重应用,有利于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培养运用物理原理、规律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精心打造大学物理在线课程,形成优质学习资源,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开设的大学物理在线课程涵盖教育部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主要知识点。大学物理线下课程一共96学时,学习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
大学物理在线课程主要面向应用型工科学生,便于正在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同学预习、复习、自我检测;也便于补考、重修大学物理或对大学物理有兴趣的同学自学,也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实践、物理知识竞赛提供讨论交流平台。
教学团队根据高等学校新工科建设要求,将长期从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建设和改革的经验融入线上课程建设过程,围绕主要知识点和核心内容,有机组织课程各类资源。微课视频对基本定律、定理,对解决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透彻讲授、详细讨论;设置安排单元测验、思考讨论、考试等教学环节,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授课目标
对力学、光学等基本物理学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工程问题的建模与表述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运用物理原理、规律来分析、解决问题,并能推广到实际应用中。
课程大纲
质点运动学
课时目标:1.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的概念,建立矢量、标量概念,学生掌握表示方法,能够建立参考系。2.理解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学生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3.学生会借助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等。4.理解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理解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学生能够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5.学生会借助平面极坐标、自然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等。理解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6.学生会熟练求解运动学两类问题。 7.学生知道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一些简单相对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牛顿定律
课时目标:1.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学生能够掌握其适用范围。2.理解几种常见的力: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摩擦力,学生学会分析相应问题。3.学生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常见的动力学问题。4.学生会结合高等数学求解质点在变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动力学、运动学问题。会结合高等数学求解质点在变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动力学、运动学问题。 5.理解惯性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的概念;学生能够辨析两种参考系。6.学生了解力学相对性原理。
2-1 牛顿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几种常见的力
2-4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课时目标:1.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学生能明确其物理意义。2.理解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学生会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质点、质点系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3.理解功的概念,学生会计算一维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4.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理解重力势能、万有引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物理意义,学生会进行有关的计算。5.理解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学生会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质点、质点系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理解功能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3-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3-2 动量守恒定律
3-4 动能定理
3-5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势能
3-6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3-7 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3-8 能量守恒定律
3-9 质心 质心运动定律
刚体转动
课时目标:1.了解刚体模型及其基本运动形式,学生能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物理量: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学生会求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学问题。3.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学生会计算常见特殊形状刚体的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4.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学生会熟练运用它求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学问题。5.理解力矩作功的概念,刚体的转动动能、刚体的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会运用它们解决刚体定轴转动的力学问题。6.理解角动量的概念,会计算刚体或质点对固定轴的角动量;理解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学生会对含有质点及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力学问题。
4-1 刚体的定轴转动
4-2 力矩 转动定律 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
4-3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4-4 力矩做功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振动
课时目标:1.理解简谐振动模型,学生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2.理解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相位、初相的意义,以及确定这些物理量的方法。学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3.理解旋转矢量法,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分析和讨论简谐振动的有关问题(如确定初相、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时间、写出振动方程、简谐振动的合成等)。4.理解简谐振动的动能、势能,学生能够掌握相互转换关系。 5.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学生能够掌握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6.了解两个相互垂直、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和李萨如图形。学生知道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和拍现象。
9-1 简谐振动 振幅 周期和频率 相位
9-2 旋转矢量
9-3 单摆和复摆
9-4 简谐振动的能量
9-5 简谐振动的合成
波动
课时目标:1.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学生会根据已知质元的简谐振动表达式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和波形图。2.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波长、波的周期和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学生能够计算并相互转换。3.学生会根据波动方程画出波形图,会根据波形图求波动方程,会分析解决有关波动问题。4.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其与振动能量的区别。5.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学生会运用相位差或波程差的概念分析和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6.理解驻波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和特点,驻波方程。学生能够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建立相位跃变(或半波损失)的概念。7.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产生原因。
10-1 机械波的几个概念
10-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10-4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和干涉
10-5 驻波
10-6 多普勒效应
光学
课时目标:1.了解原子发光的特点,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2.理解光程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学生会正确计算两束相干光之间的光程差和相位差。学生了解产生明纹和暗纹的相应条件,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3.理解杨氏双缝干涉的基本装置和实验规律,明暗条纹的分布规律及其计算方法。理解薄膜等厚干涉的规律、干涉条纹位置的计算,薄膜干涉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劈尖、牛顿环的应用。了解等倾干涉条纹产生的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学生能够分析工程应用中的相关原理,并进行相关计算。4.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理解分析夫琅禾费单缝衍射明暗条纹分布规律的方法——半波带法,能够根据衍射公式确定明、暗条纹分布,理解明条纹宽度计算公式,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了解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及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学生会应用相关知识分析并计算。5.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理解光栅方程,学生会确定光栅衍射明纹的位置,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衍射条纹的影响。6.了解自然光、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的光振动特点。理解偏振器起偏和检偏的方法和原理。理解马吕斯定律,学生会正确运用它来计算有关问题。了解光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偏振状态的变化。理解布儒斯特定律,学生会作相应计算。
11-1 相干光
11-2 杨氏双缝干涉 劳埃德镜
11-3 薄膜干涉
11-4 劈尖 牛顿环 迈克尔孙干涉仪
11-5 光的衍射
11-6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
11-7 夫琅禾费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11-8 衍射光栅
11-9 光的偏振性 马吕斯定律
11-10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主要知识点:微积分、矢量、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
证书要求
本课程采用等级制计分,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考成绩*6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线上测试、及书面作业等方面;期考成绩为期末书面考试成绩。
参考资料
1.马文蔚.物理学(上、下册)(第六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赵近芳.《大学物理学》(上、下册)(第5版).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7.
3.常州工学院物理教学部.大学物理辅导与练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马文蔚.物理学习题分析与解答(第六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上、下册)(第六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6.赵凯华,罗韵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张三慧.大学基础物理学(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