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依据的教材为:由广东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徐福荫主编,2019年经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普通高中教科书 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 课程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通过“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影响的调查”项目,让学生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通过“剖析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描述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三章,通过“设计智能系统”项目,让学生知道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了解常见的传感与控制机制,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通过组建小型无线网络,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通过“搭建小型信息系统”项目,让学生体验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理解软件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借助软件工具与平台开发网络应用软件,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第五章,通过“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项目,让学生认识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树立信息安全意识;熟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养成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负责任地发布、使用与传播信息,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为了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科书核心编写人员东莞中学正高级教师唐章辉组建了“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资源东莞开发团队”,团队成员如下:顾问: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黄振余副主任、张宏杰老师,东莞中学詹海潮副校长;开发组成员:唐章辉、徐建刚、谭珊珊、王 瑜、程庆雷、颜 兰、周海军、丘韶科、杨简云、廖玉能、殷小凤、吴涌彬、曾佳纯。根据具体情况,开发团队分为粤教版新教材必修一《数据与计算》开发小组、粤教版新教材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开发小组,粤教版新教材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成员情况如下(均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徐建刚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 正高级教师、粤教版新教材编委
王 瑜 东莞实验中学 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技术专业
丘韶科 东莞市东莞中学 教学能手,技术专长
颜 兰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 教学能手,技术专长
殷小凤 东莞市石龙中学 高级教师、教学能手,教育技术专业
吴涌彬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 教学能手,计算机专业
团队中,不论是学科专家,还是技术力量,都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形成了分工协作、各尽其能的课程开发组织模式。
本课程以项目学习为教学理念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项目学习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而促进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达成。
课程学习的最终成绩为综合评价成绩。
综评成绩=教师评价40%+学生互评30%+学生自评30%
慕课平台上的评分只是对慕课学习效果的一种反馈,而不是获得《信息系统与社会》这一课程学分的依据,特此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