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结合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选择中西方文化核心话题,通过比较文化差异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长跨文化交际知识、探索跨文化交际实践。线上课程部分包括5个单元:
实践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三个纬度展开,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度、提高学生对中西方国家民族特性、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社会习俗等的认知、培养和考查学生在行为层面上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的能力。
本课程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介绍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中,拓宽国际视野,树立全球意识,实现有效沟通,达到特定交际目的。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本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通用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一起构成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本课程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者应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且对中西方文化有初步了解。
1. 阿利斯特·麦格拉思.基督教概论. 孙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 常耀信.希腊罗马神话.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3. G. F. 穆尔. 基督教简史.郭舜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5. 西德尼·比斯利.莎士比亚的花园.张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6. 游腾飞.美国联邦制纵向权力关系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7. Chang, Iris. The Chinese in America: A Narrative History. New York: Viking Press, 2000.
8. Cullen, P. et al. The Official Cambridge Guide to IEL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9. Davidson, S. M. Still Broken: Understanding the U.S. Health Care Syste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10. Maddicott, J.R. The Origins of the English Parliamen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11. Norrick, Neal R. Conversational Joking: Humor in Everyday Talk.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3.
12. Samovar, L. A. & R.E. Porter (E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