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明确的职业目标、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我们走向职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从自我、家庭、社会多层面出发,为学习者展示生涯理论知识,传授生涯规划技能。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揭示自我认知、价值观、原生家庭等概念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习者深入思考个体与社会、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习者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迈出职业成功第一步。
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导论(第1章)、自我认知(第2章)、社会职业认知(第3章)、职业决策与行动(第4章)共4个单元。
在态度层面,应使大学生梳理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并愿意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在知识层面,应使大学生准确理解专业及其对应的行业、职业情况、了解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集群建设情况,较为清晰地认识自身的特点、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状况:了解就业市场基本的信息,把握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知识。
在能力层面,应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求职择业等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总成绩构成:单元作业20%;课程讨论10%(需参与讨论区的“课堂交流区”的主题讨论,在课堂交流区至少回复3次可获得该项满分);课堂互动分享10%;期末考试60%。
总成绩大于60分小于80分为合格,总成绩达到80为优秀。
01第一章 职业生涯规划导论
通过对比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的异同,使学生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与意义,了解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认识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课时
1.1 认识大学及大学生活
1.2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02自我认知
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点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意向或目标,为职业决策提供依据。
课时
2.1 自我认知概述
2.2 职业人格认知
2.3 职业兴趣探索
2.4 职业能力评估
2.5 职业价值观澄清
03社会职业认知
使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特别是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经济发展战略、产业集群建设及其人才需求情况,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为职业决策提供外部参照;着重了解目标职业等发展途径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为胜任未来职业、实现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课时
3.1 职业环境认知概述
3.2 我国职业分类与人才需求
3.3 职业信息获取
04职业决策与行动
使学生了解职业决策类型和影响因素,掌握决策方法,思考并改进决策模式。引导学生将决策能力应用于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课时
4.1 职业决策概述
4.2 职业决策的主要方法
4.3 确定职业目标
4.4 规划的实施与评估
4.5 职业生涯规划书
无
配套教材: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石笑寒 张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参考资料: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罗伯特.里尔登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李可依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操手册》,张惠琴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李文静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预计2020年出版)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石建勋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职业规划——理论、测评与分析》,汤海滨 王克进,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