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重在介绍儒家修身门径、启迪人生智慧、开显做人做事之理。从“经典与学习、学习的方向、基本德行、论语的深刻与境界、孔子弟子、孔子重要的价值观”等六个方面讲解《论语》部分篇章,传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提升文化自信;让大学生亲近母语,掌握文言,溯流而上,直达源头,打开通往五千年文明宝库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工科高校人文素养,纠正科技文明造成的工具理性之偏,并促进专业学习。
曾任世界五百强高管的尹建维先生带您品读《论语》。尹先生师从百岁硕儒、经学宗师爱新觉罗·毓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半导体领域技术专利5项,注重经世致用,是内具师承、外具实战经验的传统文化传承者、践行者,是高科技专业背景及管理背景的传统文化弘扬者、推广者。尹先生读《论语》四十多年,用《论语》四十多年,有本有源,有修有证。
本课程是通识类(文化自信)课程。
1.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论语》的背景、结构、内涵、特点,重点把握其中的闪光点(珠玑),从而了解和体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精神;
2. 传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并趋入修身门径,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4.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第一章:经典与学习:经典的学习方法。经典有各种功能,也有各种学习的角度角度。
1.1 关于主讲老师的传承——前言之一:介绍主讲老师尹建维先生的学术背景与传承。
1.2 如何念书——前言之二:为何要念古书?如何念古书?
1.3 关于《论语》与经典学习的重要:不同的角度说明《论语》重要的理由。
1.4 如何学习《论语》与倚经解经:以《论语》章句说明倚经解经的方法。
1.5 学而第一——《论语》首章:《学而第一》的解释。
1.6 学而时习之——谈学,身法、心法:学习,主要就是学习作人、做事。如何学习作人、做事?
1.7 学而时习之——谈学,体用、道术、经权
1.8 学而时习之——谈学、学之道
第一章单元测验
第一章单元作业
第二章:学习的方向:学习的大方向是什么?要有了大方向,其余细节才用得上。
2.1 立志
2.2 子以四教
2.3 思而不学则殆
2.4 仁者无敌——谈种瓜得瓜
2.5 仁——之一
2.6 仁——之二
2.7 知
第二章单元测验
第二章单元作业
第三章:基本德行:《论语》中谈到作人的基本德行内容与实践。
3.1 孝
3.2 忠
3.3信
3.4义——之一
3.5义——之二
第三章单元作业
第三章单元测验
第四章:论语的深刻与境界:选取《论语》章句学习与体会《论语》的深刻与境界。
4.1以德报怨?以直报怨?
4.2无友不如己者
4.3民可使由之
4.4暮春章
4.5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之一
4.6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之二
4.7使乎!使乎!
第四章单元测验
第四章单元作业
第五章:孔子弟子:从《论语》章句看出孔子弟子的个性、境界、与修为。
5.1绘事后素——论颜渊之一
5.2绘事后素——论颜渊之二
5.3野哉,由也——论子路之一
5.4 野哉,由也——论子路之二
5.5野哉,由也——论子路之三
第五章单元测验
第五章单元作业
第六章:孔子重要的价值观:孔子一生所努力的理由和目标。
6.1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谈“大义”与价值观
6.2其愚不可及也——谈担当
6.3文不在兹乎?——之一
6.4文不在兹乎?——之二
6.5尧曰
第六章单元测验
第六章单元作业
熟读《论语》,了解儒学和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Q : 《论语》距今2000多年了,学习它,现实意义何在?
A : 历史虽然变迁,人性不变,生命不变,智慧也不变。正因为现今对《论语》与其他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不足,才有社会种种怪象,如碰瓷,儿女虐待父母等等情事。不会作人、也不会做事,无信、无义,社会就觉得浮华与虚伪。
Q : 智慧和知识有何不同?
A : 知识只是资料与材料。是智慧才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料。信息不是知识,知识不是学问,学问不是智慧。需要智慧,生命才可能有些把握。
Q : 作人与做事的不同,重要,与先后层次?
A : 作人不能让人信任,能力再强也没用。作人的诚信、忠厚、负责、担当、承诺等等,都是在做事之前需要有的素质,所做的事情才可能长久。做事,需要逻辑清楚,但是作人,却是价值观要明确与坚定。是不同,但都很重要的学习。
Q : 儒家教我们如何突破生命的格局?
A : 《大学》、《中庸》明白地教导我们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也教我们如何建立起“三达德”突破自己以及事业的格局,能从个人修身以至于治国平天下的步骤和智慧。传统文化经典需要好好研读。
Q : 不少《论语》章句的解释不同,怎么办?
A : 这正是《论语》有趣的地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可能解释不同、运用不同。活读《论语》,活用《论语》,是读《论语》的基本态度和原则。所以本课程是一门研究探讨型课程,学术观点并非定见,鼓励竞相争鸣。对课后的客观题一般有明确答案,讨论题并无标准答案,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行之可通,均持包容态度。
Q : 古人读经顺理成章,都是小时候就背诵,今天时代变了,我们大学生如何切入经典?熟读乃至背诵经典?
A : 最直接的方法还是唸,唸书本来就是一件很好玩、很愉悦的事情。唸书有法,古人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开口,不开口不算唸;二是吟诵,带腔、带调、带节奏,等于配上了乐,“乐者,乐也!”乐入人心最深,吟诵才是真正的快乐读书;三是点字入心,读到哪里,拿右手食指点到哪里,这才是用心读书。现在各大出版社都出了一批儿童经典读物,大字拼音本,非常好,我们把心态放到儿童时代,一定会很单纯、很快乐。愉悦地去唸,认真地去思,扎实地去行,浸之润之,沉潜反复,自有变化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