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邮票堪称鲜活的百科全书,是知识性、思想性、观赏性有机融合的艺术产品;昆虫邮票种类丰富、阵容强大,而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奇特、最古老、最珍稀、最有地域特色的与人文气质的昆虫都在邮票的长廊中尽显芳华,惊艳亮相。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可以欣赏多姿多彩的邮票,从科学、人文、美学立体坐标上体味昆虫,理解昆虫与人类的物质与文化关联,从而感知方寸之间的大千世界,获得审美的愉悦。
这门课的主题:课程包含三大章节,第一章以邮票主题为脉络:介绍蝴蝶、甲虫、蜻蜓、蜜蜂、蛾类、蚕、蚂蚁、萤火虫等昆虫;通过解析蝴蝶(蛾)学名的文化意味,感受昆虫学名丰富的科学与人文诗意;第二章以地域为脉络:跟着昆虫邮票游历雨林国家、极地国家与沙漠国家,体会昆虫邮票的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内涵;第三章,系统梳理,深入阐释昆虫邮票的科学、人文、美学内涵;通过赏析昆虫学家邮票,厘清昆虫学发展的脉络;通过赏析天敌昆虫邮票,了解生物防治的资源、机制与哲学思想。
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本课程是以昆虫邮票为切入点的,兼有知性(昆虫学科知识)、理性(人文思想)、诗性(美学内涵)的通识课程。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昆虫邮票,感知方寸之间的大千世界;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与专业,反复观看,慢慢品味。
世界昆虫邮票数量庞大,类群多元,一门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从课程中您可以体会世界昆虫邮票的概况,感受课程对世界昆虫邮票感知、比较、串联、分析的认识过程。每一枚邮票都是一个路标,一个窗口,如果您有兴致,这些邮票就会在您的面前重新整合、链接。您会发现,邮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悠长。
这门课的亮点:2018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策划推出“最美慕课-首届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评选展播活动”,本课程荣幸获得一等奖。
这门课的特色:
其一、原创性:每一个章节都是一篇原创性的论文,都试图从科学、人文、美学三个层面阐释世界昆虫邮票,而且大部分的邮票素材是个人收藏。
其二、诗教性:课程引入大量经典昆虫诗歌,并且把经典昆虫诗歌中的昆虫定位到具体的昆虫种类与具体的昆虫邮票;与此同时,常常应用经典诗歌来导入相应的知识点,展现邮票的诗意内涵,也揭示昆虫诗歌背后的科学内涵。
其三、思想性:配合教学内容加入世界文化名人的哲理名言,因势利导,阐发昆虫学、生态学丰厚的生态德育与专业思政资源。
其四、观赏性:充分运用现代视听技术(视频、音频、文本、图像有机组合)诗意呈现昆虫邮票的丰富内涵,追求知识的可视化与传播的情境化。
其五、拓展性:课程不仅有大量昆虫邮票素材,还有相关性、佐证性、拓展性的邮票素材;不仅传授系统的昆虫专业知识,也传达佐证性、相关性、隐性的多学科知识;不仅揭示邮票背后的故事,同时挖掘昆虫邮票之间故事。与此同时,尽量把新中国邮票作为背景素材结合进去,在鲜明的中国文化底色中阐释昆虫邮票的文化内涵,提升课程的集邮博览与审美价值,留给观者更多联想回味的空间。此外,老师还配合课程运营个人微信公众号(草木有真香),展现多姿多彩的昆虫邮票与个人的研究心得。
本着寓教于乐、文理交融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发现昆虫邮票的科学博览、生态德育、人文荟萃、民族特色、集邮学等多向度的价值。
成绩评定有主要三个方面。其一、单元测试:每一个单元都配备测试题(填空、单选、判断)考察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的情况;其二、设置讨论分:配合课程发出讨论议题,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与兴趣点;其三、期末考试:提供几枚有深厚内涵的昆虫邮票,让学生从科学、人文、美学三方面,结合自己的专业对邮票进行赏析,考察学生鉴赏分析的综合能力。总成绩≥60可以申请合格证书,≥85可以申请优秀证书。证书为认证证书,需付费申请。
概述
讨论
概述
集邮概论
概述单元测试
第一章 世界昆虫邮票主题邮票赏析
蝴蝶之美-上
蝴蝶之美-下
蜜意浓情-上
蜜意浓情-下
甲虫之奇-上
甲虫之奇-下
蛾类纷繁-上
蛾类纷繁-下
蜻蜓之韵-上
蜻蜓之韵-下
蚕意绵延
蝉意悠悠-上
蝉意悠悠-下
萤火之光-上
萤火之光-下
蝼蚁之道-上
蝼蚁之道-下
螳螂之谕
蝗螽交响-上
蝗螽交响-下
蝴蝶之名-上
蝴蝶之名-下
讨论
讨论
讨论
第一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世界昆虫邮票之旅
雨林国家-上
雨林国家-中
雨林国家-下
沙漠国家
极地国家
讨论
讨论
第二章 单元测验
第三章 世界昆虫邮票内涵解析
美学内涵-国家篇-下
人文内涵-下
科学内涵之(生物防治上)
讨论
科学内涵(昆虫学历史)
美学内涵-审美篇-上
讨论
美学内涵-国家篇-上
美学内涵-审美篇-下
人文内涵-上
科学内涵(昆虫学家的启示)
科学内涵(分类学)
科学内涵(生物学)
讨论
科学内涵之(生物防治下)
第三章 单元测试
附录
寄生蜂
最美慕课
名人论虫
结语
结语
讨论
讨论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