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6考研数学通关实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农业气象学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7日 ~ 2025年05月31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1周,共15周 已有 643 人参加
立即参加
spContent=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属于应用气象学范畴,与现代地理、生物、环境等科学紧密联系,因而具有综合学科的特点。农业气象学既涵盖大家日常所见的天气现象,是千百年农业发展进程中人们认知和应用自然规律,并将其定格到耕种和收割循环体系之中的智慧结晶;也将在未来的绿色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方面,发挥调控农业精准生产和气象灾害预警防护的重要作用;是一门既古老又强劲发展的交叉学科,必将在新时期农业转型发展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属于应用气象学范畴,与现代地理、生物、环境等科学紧密联系,因而具有综合学科的特点。农业气象学既涵盖大家日常所见的天气现象,是千百年农业发展进程中人们认知和应用自然规律,并将其定格到耕种和收割循环体系之中的智慧结晶;也将在未来的绿色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方面,发挥调控农业精准生产和气象灾害预警防护的重要作用;是一门既古老又强劲发展的交叉学科,必将在新时期农业转型发展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云腾致雨、露结为霜、电闪雷鸣、虹销雨霁,又如冬寒夏暑、晨凉午热等这些现象,我们都深有体会。又如台风、冰雹、霜冻、旱涝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也并不陌生。但是它们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呢?农业气象学既是大家日常所见所熟悉的,又是一门新的学科;它是千百年农业发展进程中,人们感受自然、认知自然,并借助于自然的现象和规律,将其定格到耕种和收割循环体系之中的智慧结晶。

天气的变化,气候的异常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气象条件的地位至关重要。农业气象学主要研究与农业有关的光照、温度、降水、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时空变化状况,揭示气象要素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情报预测预报、数字农业、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和方法,为农业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服务。

展望未来,农业气象学将在农业布局优化、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与风险管理、工厂化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旨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农业气象学这门既古老又强劲发展的交叉学科,将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发展结果,融合和派生出新的学科分支,也必将在新时期农业转型发展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高等数学,农业物理学等基础理论课,后续课程包括了种子学,耕作学,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等,所以农业气象学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授课目标

 使学习者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气象要素、天气学和气候学)知识及其在所学专业中的应用要领;掌握主要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独立思考与大气环境相关的问题,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本课程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实践中的问题;利用有利的天气、气候条件,避免或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合理地改造小气候环境;了解常规气象观测的要领;学会如何获取气象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得有价值的结论。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成绩 要求

1.完成视频学习(占10%),必须按时完成所有视频学习。

2. 完成单元测验(占15%),最多可测试3次,取最高分。

3.完成课程作业(占15%),需要进行同伴互评。

4.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占10%),回复主题帖得分,评论不计分,另不得复制粘贴他人的回复,积极回应其他学习者,您将能获得特别加分鼓励。

5.完成线上期末测试(占50%),只可做1次。

6.总分在85分以上(含85分)可获得“优秀”,总分在60-84分可获得“合格”。

课程大纲
绪论和大气
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列举常规气象观测中的主要气象要素;列举大气的三大组成部分;简述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自作用;列举大气垂直结构上的五大分层;简述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2)能力目标:绘制大气温度的垂直廓线,并阐述其形成原因及与各层主要特征的关系;结合本章内容和自身专业知识,提出利用气象知识,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可能方式。(3)素质目标:通过讲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和自身专业知识,寻找农业与气象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01 绪论
1.1 农业气象学发展简史
1.2 地面气象观测
1.3 高空气象观测
1.4 大气
测验-01 绪论
作业-01 绪论
辐射
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以及净辐射的变化规律;太阳辐射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能力目标:用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指导农业生产,以及自主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素质目标:通过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等变化规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自然运行规律,敬畏自然。
02 辐射
2.1 辐射的基础知识
2.2 太阳高度角
2.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2个视频)
2.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个视频)
2.5 地面辐射收支
2.6 辐射与农业
测验-02 辐射
作业-02 辐射
温度
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气温、土温的时空变化规律;掌握大气稳定度的概念;掌握温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用大气温度、土壤温度的分布特点及其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趋利避害。(3)素质目标:通过对气温、土温和大气稳定度等变化规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自然运行规律,敬畏自然,顺应自然。
03 温度
3.1 土壤温度及其变化(2个视频)
3.2 大气温度及其变化
3.3 空气的绝热变化与大气稳定度
3.4 温度与农业
测验-03 温度
作业-03 温度
水分
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列举表示大气湿度的基本物理量;理解各因子对蒸发/蒸散效率的影响;简述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列举常见的水汽凝结物并简述其生成机制;简述降水形成机制及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区别水分临界期和水分关键期。(2)能力目标:绘制湿度的垂直廓线和日变化曲线,并阐述原因;结合本章知识点和自身专业知识,提出农业生产中提高水分利用率的可行方法。(3)素质目标:通过讲解水资源分布不均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局限性,激发并鼓励学生投身节约用水的实践;通过讲解凝结和降水的形成机制,使学生认识自然运行规律,敬畏自然;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和自身专业知识,设计提高水分利用率的可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04 水分
4.1 大气湿度
4.2 水汽凝结的条件
4.3 地表和近地气层的水汽凝结物
4.4 自由大气层水汽凝结物
4.5 大气降水
4.6 水分与农业
测验-04 水分
作业-04 水分
气压与风(上)
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准确描述气压的概念; 熟练画出并能分析空间气压场的两种分布图;准确进行空气质点的受力分析。(2)能力目标:根据空气质点的受力分析结果判断出气流的运动轨迹以及风的产生;掌握作用于空气质点的四个力的形成原因和相互平衡关系;锻炼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3)素质目标:万事万物的运动均为外力作用的平衡结果,破坏其平衡,必然导致自然生态失衡,由此产生生态恶果。
05 气压和风(上)
5.1 气压及其变化
5.2 气压场的表示方法
5.3 气压场的类型
5.4 作用在空气质点上的力
5.5 自由大气和摩擦层的风
测验-05 气压和风(上)
作业-05 气压和风(上)
气压与风(下)
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准确描述大气环流形成的因素;绘制描述三风四带的分布图;简述地方性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应用;简述风对于农业的影响。(2)能力目标:根据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能够推理出各种灾害天气出现的主要影响因子;能够根据季风的形成过程及气候特点分析自己家乡农业受季风影响的状况。(3)素质目标:指导农业生产以及有效利用风能的可持续性发展。
06 气压和风(下)
6.1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2个视频)
6.2 季风
6.3 地方性风
6.4 风与农业
测验-06 气压和风(下)
作业-06 气压和风
天气与灾害性天气
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列举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定义;归纳缓行/急行冷锋和暖锋的主要区别;归纳气旋与反气旋的主要区别; 了解锋面气旋和台风的形成机制;归纳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的主要区别,及其对我国的影响。(2)能力目标: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利用天气图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结合课程内容和专业知识,提出针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护建议。(3)素质目标:通过讲解气象灾害,使学生敬畏自然;强调预报重要性,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通过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和自身专业,设计防护农业气象灾害的可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07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7.1 气团
7.2 锋
7.3 气旋和反气旋简介
7.4 气旋-锋面气旋
7.5 气旋-无锋面气旋(2个视频)
7.6 反气旋-冷性反气旋
7.7 反气旋-暖性反气旋
7.8 农业气象灾害
测验-07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作业-07 天气及灾害天气
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准确描述气候形成的四因素;准确阐释中国气候的四大特点。明确小气候和农业小气候,掌握农业小气候的基本特征及人工调控方式。(2)能力目标:理解同一地区受不同环流影响,以及不同地区受同一种环流影响时,所形成的不同气候。运用农业小气候相关知识,合理调控作物种植/栽培体系。(3)素质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多面性,强化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依据农业小气候相关原理,通过改变栽培调控措施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08 气候与中国气候
8.1 气候形成的因素(2个视频)
8.2 中国气候形成的因素
8.3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8.4 二十四节气
8.5 小气候
8.6 农田小气候的主要特征
8.7 农田小气候的改良
测验-08 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作业-08 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课外拓展
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看课外拓展视频,了解福建省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类型,以及防御对策。(2)能力目标:在未来的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对当地的农业气象灾害做出科学的判断,制定出合理的预防措施。(3)素质目标:产生所学为所用的专业知识自豪感。
9 课外拓展
9.1 福建省常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护
9.2 福建的烟叶与气象
《农业气象学》异步 SPOC课程作业评测量规
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在作业互评中根据评测量规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分;(2)能力目标:作业互评中根据标准答案和同学的答案,更进一步自评,提升同伴互学和自我学习的能力;(3)素质目标: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取长补短,客观评价。
《农业气象学》异步 SPOC课程作业评测量规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 面向所有对本课程感兴趣的学习者。

2. 相关课程学习链接

   耕作学——农业生态转型的理论与实践: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FAFU-1002764008

   微气象学基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UIST-1449927171

   中国天气: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UIST-1206779804

   天气学原理: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UIST-1003766009?tid=1450319465

   作物栽培学: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YZU-1001755365 

参考资料



[1]]姜会飞. 农业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2]周淑贞.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肖金香.农业气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崔学明. 农业气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姜世中. 气象学与气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陈家豪.农业气象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7]包云轩.气象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8]黄寿波.农业小气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9]朱乾根.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10]鹿世瑾.福建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9.

常见问题

Q:本课程何时更新?

A:为更好服务本校同学开展线上教学,课程设为异步SPOC模式,和学校的教学日历同步,每周一早晨8点更新内容。

 

Q:本课程是否提供课程讲义?

A:为便于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们向大家提供完整的课程讲义(每周与视频同时发布,且可下载)。也请同学们尊重本课程团队的知识版权,讲义不得用于学习以外的其他目的。

 

Q:本课程教学团队联系方式?

A:方式1,在课程讨论区留言,教学团队成员会及时给您回复;方式2,进入课程学习交流QQ群,各位主讲教师和助教为不同专业的同学建立了QQ学习群;方式3,课程负责人邮箱:493455464@qq.com


福建农林大学
6 位授课老师
江敏

江敏

教授

吴仁烨

吴仁烨

副教授

邓欣

邓欣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