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2017年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高中新课标修订稿正式颁布。2019年1月,教育部启动贯彻核心素养统领性与指导性的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核心素养开始进入课程,走进中小学。中国基础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那么,究竟什么叫素养?什么叫核心素养?什么叫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路径是什么?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课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回应上述问题。课程内容包括三个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第一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系统梳理和深刻阐述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揭示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规律。第二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集中阐述从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必须确立的新型教学观。第三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重点阐述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方向性和实践性,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既注重理论内涵的深度剖析,又注重实践应用的策略介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以致用是本课程的理念和特点。
1.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
2.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
3.掌握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本课程的学习环节包含:观看讲课视频、阅读课程文本、完成单元测验题、参与课程讨论、参加期末考试。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记分法。总成绩构成为:平时测验占40%,课程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50%。
先修课程:教育学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
Q:这门课程适宜什么群体学习呢?
A:本课程偏向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适用于本科阶段学生的学习,适用于想重温教学论基本知识的硕博研究生学习,也适用于想学习教学论理论的一线教师和社会人员等学习。
Q: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了,怎么办?
A: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帮助:
1.在课程讨论区中发布求助帖子,课程团队将回复予以解答。此外,学习同伴说不定也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2.给课程团队发送求助邮件。
Q:我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能否给我一些学习建议?
A:首先,您需要注册一个爱课程网或中国大学MOOC的账号 ,并完善相关信息。
其次,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程学习,参与课程考试。
再次,希望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保障每周的学习时候,完成当周的学习进度,积极参与课程讨论,与课程团队与学习同伴多多交流。
最后,课程的重要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公告形式发送,请您注意及时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