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用十三章内容将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传达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念。发展心理部分包含发展理论、认知发展、智能发展、社会性发展、人格发展和道德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应用性研究成果。教育心理部分包含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迁移、学习与教师和网络与学习等相关理论和应用性研究成果。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最终在融会贯通中领会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科学指导下的现代教育科学和艺术。
课程设计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交互学习以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从而实现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自我融合和知识体系的自我构筑。每节课的设计都包含教学情境、协作共享、对话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基本要素,并通过“深度交互”(线上线下交互、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交互学习”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将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
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个体发展与成长的特点与规律;并使其掌握个体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了解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心理特点,以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
第一讲 初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1 青少年神经系统与脑的变化
1.2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3 心理发展的实质
1.4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一讲 初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二讲 认知发展
2.1 认知发展的概念和模式
2.2 认知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3 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2.4 认知发展的发展特点与教学设计
第二讲 认知发展
第三讲 智力和创造力发展
3.1 智力的定义和理论
3.2 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3 创造力的定义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4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第三讲 智力和创造力发展
第四讲 社会性发展
4.1 社会性和社会性发展定义
4.2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一般特点
4.3 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第四讲 社会性发展
第五讲 人格发展
5.1 气质与性格
5.2 人格定义与特点
5.3 人格理论
第五讲 人格发展
第六讲 道德发展
6.1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6.2 道德行为
6.3 亲社会行为
第六讲 道德发展
第七讲 学习与学习理论
7.1 学习的定义
7.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7.3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7.4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7.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6 学习的实质
第七讲 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八讲 学习动机
8.1 学习动机与学习
8.2.1 成就动机理论
8.2.2 归因理论
8.3.1 动机激励
8.3.2 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八讲 学习动机
第九讲 学习策略
9.1 信息加工的知识观
9.2 学习策略的概念
9.3 学习策略的分类
9.4 从学习模型理解学习策略
第九讲 学习策略
第十讲 学习风格
10.1 学习风格概述
10.2 认知风格的理论
10.3 风格适应与因材施教
第十讲 学习风格
第十一讲 学习迁移的定义和意义
11.1 学习迁移的定义和意义
11.2 学习迁移的分类
11.3 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11.4 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1.5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第十一讲 学习迁移的定义和意义
第十二讲 网络与学习
12.1 网络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12.2 网络学习的过程分析
12.3 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内在因素
第十二讲 网络与学习
第十三讲 教师心理
13.1 教师的角色心理
13.2 教师的期望
13.3 斯滕伯格的专家型教师观
第十三讲 教师心理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具有心理学相关知识会更好。
(1)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第3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美)戴安娜.帕帕拉等. 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 第10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3)(美)戴安娜.帕帕拉等. 发展心理学——从成年早期到老年期. 第10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4)陈琦,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3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5)莫雷. 教育心理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6)(美)安妮塔·伍尔福克著. 教育心理学. 第12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