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分子生物学新技术
分享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分子生物学新技术》面向基础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建立在学生已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分子生物学相关新进展和新技术,引导学生将相关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各学科的科研实践,为学生在分子水平开展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主要侧重于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和临床上的应用,在分子水平上向学生深入介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各二级学科的前沿知识,使学生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同时,这门课不仅局限于技术理论的课堂讲授,而是将实验操作与理论讲授有机结合,涵盖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与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导入具体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实验设计,将理论自学+课堂讨论+实验操作+总结提高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科研思维,提高对理论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培养。引入外文文献阅读,采用双语教学,让学生熟悉专业英语,为其外文文献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采用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时刻都能受到思想启发和价值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授课目标

本课程面向基础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以“培养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基础医学拔尖人才”为总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相关新技术的实验操作及其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策略、原理与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利用理论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解决实际医学科研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3.思政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好学与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勇于科研创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成绩 要求

总成绩占比线上:40%,线下:60%。

线上部分:课前视频学习50%、课后思考题40%,讨论区10%(需完成5次参与讨论);

线下部分:课堂讨论交流发言20%,期末考试80%。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

参考资料

(一)教材

《医学分子生物学》,马文丽,德伟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生物医学常用实验技术》,林旭,佘菲菲主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第2

(二)参考书

《医学分子生物学 》,查锡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药立波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医学分子生物学 》,胡维新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

Molecular Biology》,Weaver Associate Dean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 Dr., Robert F. 2011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Michael R. Green,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