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普通心理学将带领大家叩开心理学的大门。
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普通心理学将带领大家叩开心理学的大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最基础和一般的学科,是进入心理科学殿堂的重要入门学科,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普通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常分为几个领域:感觉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绪;人格;学习和人生全程发展等。这些领域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授课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 要求
本课程总成绩100分,包括视频学习、章节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五部分构成,具体所占比例如下:
视频学习10%,章节作业15%,课堂讨论5%,平时测验20%,期末考试50%
课程大纲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课时目标:掌握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熟悉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分类、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学说;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2 心理学的任务
1.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4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课时目标: 掌握神经元的构造、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相应机能、脑的可塑性、脑功能学说的主要观点。熟悉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冲动的传导;了解神经系统的起源;神经系统的进化和脑的产生;高等脊椎动物的脑。
2.1 神经系统与脑的进化
2.2 神经元
2.3 神经系统
2.4 脑功能学说
感觉
课时目标:掌握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的概念,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熟悉心理物理定律,运用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熟悉视觉、听觉的基本现象;了解近刺激和远刺激,感觉的意义,感觉的生理机制。
3.1 感觉的一般概念
3.2 视觉
3.3 听觉
3.4 其他感觉
知觉
课时目标:掌握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的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异同点,知觉的特性;熟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特性;了解知觉的意义、种类,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研究的意义。
4.1 知觉的一般概念
4.2 知觉的特性
4.3 空间知觉
4.4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4.5 错觉
意识和注意
课时目标:掌握意识、无意识、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认知理论;熟悉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睡眠及其阶段的划分,注意的分类,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了解梦、催眠、白日梦与幻想、精神活性药物引发的意识状态的改变等现象,注意的意义和功能,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5.1 意识的一般概念
5.2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5.3 注意的一般概念
5.4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记忆
课时目标:掌握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的概念,熟悉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及信息的存储和遗忘的影响因素,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了解记忆的作用、生理机制。
6.1 记忆的一般概念
6.2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6.3 感觉记忆
6.4 短时记忆
6.5 长时记忆
6.6 内隐记忆
思维
课时目标:掌握思维、表象、想象、概念、推理、问题解决、决策、创造性的概念、特征及品质,想象的综合过程,问题解决中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熟悉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种类;了解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概念结构的理论,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创造性的测量,决策的理性观。
7.1 思维的一般概念
7.2 表象
7.3 概念
7.4 推理
7.5 问题解决
7.6 决策
语言
课时目标:掌握语言的概念、特征,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熟悉语言的形式,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语言的发音机制,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了解语言的结构、种类,研究语言的意义。
8.1 语言的一般概念
8.2 语言的神经生理机制
8.3 语言理解
8.4 语言的产生
动机
课时目标:掌握需要、动机、价值观的概念,需要理论,动机理论;熟悉社会性动机、工作动机的概念,动机与行为效率、价值观的关系;了解动机的功能,动机的一般分类,生理性动机,工作动机的结构,组织行为的研究内容。
9.1 动机的一般概念
9.2 动机的种类
9.3 动机的理论
9.4 工作动机与工作组织
情绪
课时目标:掌握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的分类,情绪理论,情绪调节;熟悉情绪的外部表现;了解情绪的脑中枢机制、外周神经机制。
10.1 情绪的一般概念
10.2 情绪与脑
10.3 表情
10.4 情绪理论
10.5 情绪的调节
能力
课时目标: 掌握能力、情绪智力的概念,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熟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才能与天才的关系,能力的种类与结构,一般能力测验;了解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情绪智力的理论观点,情商的内涵。
11.1 能力的一般概念
11.2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1.3 能力的测量
11.4 情绪智力
11.5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人格
课时目标:掌握人格的概念、结构,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理论;熟悉认知风格;了解人格测验。
12.1 人格的一般概念
12.2 人格理论
12.3 认知风格
12.4 人格测验
12.5 人格成因
学习
课时目标:掌握学习、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学习迁移的概念,学习理论;熟悉学习、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的分类与特点,练习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了解学习与脑的可塑性关系。
13.1 学习的一般概念
13.2 学习理论
13.3 认知和动作技能学习
13.4 学习的规律
人生全程发展
课时目标:掌握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和关键期;熟悉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不同时期个体语言与认知、社会性发发展特点;中老年时期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个体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时期个体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14.1 个体发展
14.2 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
14.3 语言与认知发展
14.4 社会性发展
14.5 中老年时期的发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作为一门心理学入门课程,每一位心理学爱好者都可以学习。
参考资料
(一)教材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第5版.出版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二)参考书
[1]彭聃龄.陈宝国主编.《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2]库恩等著.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3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
[3]费尔德曼著.《普通心理学》.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
[4]津巴多等著.《普通心理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