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课程建设经历了《公安基础工作》到《公安学基础理论》,最后发展成为《公安学概论》。2016年公安招录体制改革,公安院校招录考试科目《公安专业科目》考试大纲中涉及公安基础知识部门,而恰恰此部分知识是该课程所涉及内容,因此,该课程也有部分专业的必修课改成全校必修课。主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了解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职责、权力、任务、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掌握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策略,公安法制,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等内容,关键在于应对四年后的公安联考。
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掌握公安机关和工作工作的基础知识。了解公警察的起源与我国公安机关的历史沿革,掌握公安机关的性质与职权,理解公安机关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形成对公安工作根本原则和基本政策的整体把握,深入理解公安群众工作、公安信访工作的内涵、要求与程序,全面认识公安执法工作与监督的内容,掌握公安队伍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及方向,夯实公安基础理论和知识,为提高公安业务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2-能力培养目标:具备做好公安工作的基本思维方法。掌握发现、分析和解决新时代公安工作面临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养成新形势新技术新业态下复杂公安问题的思辨思维,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具备创新公安工作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3-价值塑造目标:形成做一名人民心中好警察的正确价值观。牢固树立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培养人民警察职业荣誉感,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
本课程注重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对公安行业的初步概念和意识
(一)推荐教材
[1] 蔡炎斌.公安学理论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20年.
[2] 陈积敏,马沁妍.公安学概论学习指导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23年.
(二)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22年.
[2] 金伯中.新时代枫桥经验论要[M].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
[3] 罗伯特.B.登哈特,珍妮.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4] 乔治•凯林,凯瑟琳•科尔斯.破窗效应[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5] [英]罗伯特·雷纳.警察与政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6]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7]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的回信[EB/OL].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6992.htm.
[8] 钟金燕.当代中国“群防群治”历史经验论析[J].教学与研究,2023(10):95-107.
[9] 靳高风,张雍锭,郭兆轩.2022—2023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11.
[10] 黄兴瑞.中国式警务现代化论纲[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12-126.
[11] 王龙,隋玉龙.公安机关在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中的新角色和新机制[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3(1):159-170.
[12] 张明.数字公安:基本逻辑、治理方式与实践进路[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10-116.
[13] 李春勇,魏来.中国乡村治安治理结构变迁及其逻辑[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8-100.
[14] 单勇.数字社会走向前端防范的犯罪治理转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为中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58-66.
[15] 刘子宜,邢捷.环境警察权的逻辑与边界[J].贵州社会科学,2021(12):104-110.
[16] 宫文飞.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永做忠诚卫士[J].人民公安,2020(14):24-25.
[17] 习近平.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强调: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J].人民公安,2020(17): 7-9.
[18] 李艳.人民公安初心使命的基本内涵、鲜明特质及实践途径[J].公安教育,2019(9):17-21.
[19] 陈涌清.中国近现代“公安”一词的起源及含义考[J].公安学研究,2018(2):1-24.
(三)网络资源
[1] 线上资源:中国大学慕课网《公安学概论》SPOC
[2] 学习平台:智警学堂(自主开发)
课程疑问可与授课教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