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7年03月08日 ~ 2017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3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6917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627)
spContent=本课程是对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作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导读。 我们不是为阅读而阅读,而是将在课程中思考历史、哲学、信仰、伦理与个人的人生选择等大问题。
本课程是对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作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导读。 我们不是为阅读而阅读,而是将在课程中思考历史、哲学、信仰、伦理与个人的人生选择等大问题。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德国思想巨擘马克斯·韦伯在20世纪初,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发现了欧洲文明进程中宗教信仰对近代资本主义诞生做出的特殊贡献,从而提出了不同于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发展观,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文化、社会和宗教学问题。本课程将以对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深度阅读为基础,让学生对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有初步的了解,进而深入思考文化与社会互动的基本关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独立思维精神。


本课程在系统介绍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深入阅读文本本身,同时补充一些欧洲文化史的相关内容(文艺复兴、新教改革、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兴起),并穿插一些韦伯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念(例如理想型、价值中立、选择亲缘性等),使得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的关系。此外,本课程还将着重培养学生扩展阅读(韦伯的其他著作,如《儒教与道教》、《经济与社会》等)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有可能,本课程还将引导大家来反思个人生活的选择,例如对时间、金钱和职业的态度。


课程大纲

第一周 导论:现时代的伦理危机(3月8日)

1.1   引言

1.2   何为反思?

1.3   为何反思?

1.4   如何反思?


第二周 韦伯和他的时代(3月22日)

2.1   如何了解学者

2.2   韦伯的精神特征

2.3   韦伯其人(上)

2.4   韦伯其人(下)

2.5   韦伯的时代(上)

2.6   韦伯的时代(下)


第三周 宗教与资本主义(4月5日)

3.1   信仰与社会分层

3.2   出世与俗世:一种定式化的解释

3.3   何谓“苦行”

3.4   资本主义“精神”

3.5   路德的职业观


第四周 基督宗教与西方文明(4月19日)

4.1   世界宗教状况

4.2   什么是基督宗教?

4.3   基督宗教的历史脉络

4.4   基督宗教对西方文明的塑造


第五周 入世禁欲的宗教基础(5月3日)

5.1   宗教与理性

5.2   苦行与新教教派

5.3   入世苦行和资本主义精神


第六周 韦伯与亚洲(5月17日)

6.1   韦伯问题

6.2   《儒教与道教》

6.3   儒家伦理与东亚文明

6.4   总结与启示


预备知识

对本课程而言,不存在麻瓜。——不需要特殊的专业背景,只要你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就可以了。

证书要求

本课程60分以上合格。单元测验占60%,课程讨论占10%,单元作业占总分的30%。单元作业小论文2篇(在第三和第六单元中),由同学进行互评。参与互评的同学必须先提交论文,需要至少评5份以上。未参与互评只能得作业得分的50%,未完成互评只能得作业得分的80%。




参考资料

本课程阅读的核心文本:

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韦伯作品集XII: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主要是第一部分)


韦伯原著的中译本推荐

马克斯·韦伯著:《韦伯作品集I:学术与政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韦伯在慕尼黑的讲演集。语言浅显易懂、分析缜密、论点明确。推荐指数:★★★★★]


马克斯·韦伯著:《韦伯作品集V: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前半部分又称《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对中国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很有洞见。后半部分是韦伯对世界宗教伦理研究的总问题和纲领性文本。推荐指数:★★★★☆]

 

马克斯·韦伯著,韩水法、莫茜译:《社会科学方法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根据德文版Gesammelte Aufsätze zur Wissenschaftslehre译出,是关于理解社会学方法论的重要著作,尤其详细分析了社会科学客观性和价值无涉观念。缺点是语言有点艰涩。推荐 指数:★★☆☆☆]

 

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韦伯思想的集大成著作,篇幅较大,可以有选择地阅读。推荐指数:★★☆☆☆]

 

扩展阅读:

顾忠华著:《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迪 尔克·克斯勒著,郭峰译:《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著者为德国韦伯研究专家,中文本直接从德文本Max Weber: Eine Einführung in Leben, Werk und Wirkung译出。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韦伯思想的概况、发展和影响。推荐指数:★★★★☆]

 

弗兰克·帕金著,刘东、谢维和译:《马克斯·韦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走向未来”丛书。关于韦伯生平的介绍只有5页,着重韦伯思想和方法论的介绍。推荐指数:★★★★☆]

 

顾忠华著:《韦伯学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推荐指数:★★★★★]

 

哈特穆特·莱曼、京特·罗特编 :《韦伯的新教伦理:由来、根据和背景》,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1990年华盛顿会议文集。对于研究者很好,但对初学者有点太专业。推荐指数:★★☆☆☆]

 

汉·诺·福根著,刘建军译:《马克斯·韦伯》,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着重个人和家庭社会的传记,其中有不少他人对韦伯的评价。推荐指数:★★★☆☆]

 

莱因哈特·本迪克斯著:《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韦伯研究中的名著。较好地把握了韦伯思想中的内在矛盾,对其整体(宗教社会学、法学和统治类型)有很全面的梳理。推荐指数:★★★★☆]

 

玛丽安尼·韦伯:《马克斯·韦伯传》,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韦伯妻子的长篇传记,篇幅较长,有800多页。推荐第10章“韦伯著述的新阶段”,内有关于价值无涉、理想型和《新教伦理》主要思路的梳理。推荐指数:★★★★☆]

 

施路赫特著:《理性化与官僚化:对韦伯之研究与诠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D.G.麦克雷著,孙乃修译:《韦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外国著名思想家译丛,短小精干的学术传记,推荐指数:★★★☆☆]

 

余英时著:《中国近世宗教精神与商人伦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受到韦伯《新教伦理》的启发而对中国儒家和商业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推荐指数:★★★☆☆]

 

苏国勋著:《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国大陆系统介绍韦伯的第一本专著。推荐指数:★★☆☆☆]


郁喆隽:“两种繁荣夹缝中的文本——对汉语学术界关于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误读的类型学分析”,刊:《基督教学术》,第8期,2009年,第128-148页。


郁喆隽:“马克斯·韦伯北美新教教派研究的宗教学意义”,刊:《当代宗教研究》,2014年第2期,第34-39页。

显示全部
常见问题

这门课是关于一本书吗?
答:是的,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但课程内容远远不止于这一本书。我们还将处理关于欧洲的基督宗教文化、东亚文明、社会学、信仰与社会等一些学术问题,以及类似职业、金钱和时间等个人选择问题。

这本书是谁写的?
答:它是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1904年写的。韦伯与马克思、涂尔干被并称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他本人研究涉及经济史、法学、宗教学、社会学甚至音乐,是一位少有的跨学科奇才,也被称为的“欧洲文化之子”。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
答:这本书位列20世纪社会学经典征引率第四位,位列第一的是韦伯的另一本书《经济与社会》。该书提出,在某些新教教派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之间存在某种选择亲缘性,在很大程度上反驳了“经济决定文化”的单向观点。

应该选择哪个的中译本呢?
答:郁老师推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版本,《韦伯作品集》第12卷。

这本书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答:韦伯毕生都在追问,为何在近代西方会出现如此这般独特的经济制度——这被称为“韦伯问题”。有学者认为,二战之后东亚经济的腾飞反驳了韦伯的回答,并指出,儒家伦理对经济也有巨大的助推作用。对此学界存在大量有趣的争论,但无论如何都要回到韦伯的这个经典文本。

复旦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郁喆隽

郁喆隽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67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8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