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共有十讲:婚姻家庭的法律解读、婚姻家庭的立法阐释、基本原则的实践应用、亲属制度的关系架构、结婚制度的规范厘清、结婚效力的理性认知、配偶关系的义务履行、亲子关系的有序建立、离婚制度的规范援引、离婚效力的法律规制。
婚姻家庭法课程,在普及与阐释婚姻家庭法的制度内涵、发展轨迹、规范价值与实践应用的同时,注重婚姻家庭关系的合法确立、有序维系、义务履行与责任承担,为创建平等、和睦、文明、公平的婚姻家庭关系提供观念基础与法制基础;为维护公民的婚姻家庭权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创设法治环境与伦理环境;为规范婚姻家家庭行为及婚姻家庭关系提供立法保障与司法保障。
课程受众,定位为两个群体:一是高校学生;二是社会公众。高校学生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即本科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完成学分的修读与法律知识的掌握;研究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法律规范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运用,完成对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社会公众通过在线学习,掌握婚姻家庭法的基本规范,利用法律规范解决婚姻家庭问题,养成法律思维,提升法律素养,普及法律知识。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婚姻家庭法属于法学范畴、社会科学领域。婚姻家庭制度与婚姻家庭立法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发展、变迁、修正,牵涉哲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人类学、医学等理论体系与知识要素。
学习婚姻家庭法,应具备人文科学知识与历史文化素养,善于辩证、历史、科学的思考、感悟、研究婚姻家庭制度与婚姻家庭法律规范,能够人文、公正、适宜的分析、应对、解决婚姻家庭问题与婚姻家庭纠纷,形成客观、理性、包容的婚姻家庭观念与婚姻家庭法律素养。
(1)王歌雅主编: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王歌雅、贺轶文著:《婚姻家庭法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王歌雅著:《中国现代婚姻家庭立法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王歌雅著:《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王歌雅著:《中国亲属立法的伦理意蕴与制度延展》,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王歌雅著:《中国近代的婚姻立法与婚俗改革》,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7)王歌雅著:《社会排挤与女性婚姻家庭权益的法律保障》,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8)王歌雅主编:《性别与法律》,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学习婚姻家庭法,可能遇到如下问题:
(1)婚姻家庭法术语、规范、体系的理解、运用。
(2)婚姻家庭法司法解释的理解、运用。
(3)婚姻家庭问题与婚姻家庭纠纷的分析、解决。
学习婚姻家庭法,应掌握如下方法:
(1)认真观看课程视频,掌握婚姻家庭法课程的核心内容。
(2)认真阅读参考教材,掌握婚姻家庭法的理论体系与基础知识。
(3)浏览相关参考文献,拓展婚姻家庭法的学习视野与思考空间。
(4)理解、运用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与相关司法解释,理论联系实际。
(5)密切关注婚姻家庭法的立法进程与婚姻家庭关系的发展变迁,适时调整法律观与婚姻家庭观。
(6)关注域外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动态与婚姻家庭观念的发展变化,洋为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