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土木工程测量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10月28日 ~ 2025年01月17日
学时安排: 2-4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7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214)
spContent=《土木工程测量》荣获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级线上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荣获自治区级基层教学组织、校级“课程育人”示范团队。课程教学资源丰富、逻辑结构清晰,可提供章节测试、作业、期末考试等多样教学活动,为在校学生和广大社会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土木工程测量》荣获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级线上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荣获自治区级基层教学组织、校级“课程育人”示范团队。课程教学资源丰富、逻辑结构清晰,可提供章节测试、作业、期末考试等多样教学活动,为在校学生和广大社会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它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测量各种要素(高差、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方法,并掌握最基本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简单的平差计算)。此外,学生还应熟悉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及了解现代高新测量技术,并具有灵活运用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于实际的测绘、测设工作的能力,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授课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测量各种要素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能运用数学和几何知识对测量学基本计算公式进行理解和推导。

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于实际的测绘、测设工作。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和几何知识,解决地形图测绘和施工测设中坐标系统的建立,测量方案设计与效率及经济冲突等问题。

3.素养目标: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业务作风,提升对土木工程测量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地球形状大小,用水平面替代水准面限度,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定位技术过程(测绘、测设),定位元素,定位工作原则。2.重点与难点:重点: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地面点位的确定与测量坐标系的建立。难点:地面点位的确定的方法,高斯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应用。
1.1 测量学概述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1.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5 测量学的基本工作和原则
水准测量
课时目标: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含电子水准仪)基本结构,水准仪基本操作;水准路线的布设、测量和内业计算;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及消除或削弱误差的措施,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2.重点与难点:重点:水准仪的使用;水准路线的布设、测量和内业计算;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难点:水准路线的布设、测量和内业计算。
2.1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2 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和成果整理
2.3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分析
2.4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2.5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2.6 电子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角度测量
课时目标: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角度测量对仪器的基本要求,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光学和电子),读数方法,轴系条件,等级分类;水平角定义,仪器的基本操作,测角方法,注意事项(消除或削弱误差的措施);竖直角定义,竖盘分划及竖直角计算,指标差计算,观测方法;角度测量注意事项及消除或削弱误差的措施。2.重点与难点:重点:经纬仪的使用,测回法、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步骤;竖直度盘的构造特点,指标差、竖直角观测和计算方法;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难点:测回法、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步骤;竖直角观测和计算方法。
3.1 水平角的观测
3.2 竖直角的观测
3.3 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分析
3.4 电子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课时目标: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距离测量原理、仪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视距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计算公式,操作要求;电磁波测距原理,计算公式,操作要求,全站仪的使用;标准方向及相互关系,坐标方位角、象限角及换算,方向测量方法。2.重点和难点:重点: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和全站仪的使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以及外业施测方法;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和推算。难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和推算。
4.1 钢尺测距
4.2 视距测量
4.3 电磁波测距
4.4 直线定向
4.5 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测量误差
课时目标: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误差概念,误差分类及其特性,测量精度指标;和差函数,倍数函数及一般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等精度独立观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不等精度独立观测量的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2. 重点和难点:重点: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概念以及计算;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的计算;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的计算。难点: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的计算。
5.1 误差的基本知识
5.2 衡量精度的指标
5.3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
5.4 权及加权平均值
小区域控制测量
课时目标: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控制测量概念,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基本方法、等级、技术要求与基本工作;导线的布设形式,导线的外业测量及内业计算;交会法(测角交会,测边交会及边角交会)的基本原理,布设形式,外业基本要求和计算公式;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与高程导线的基本原理,作业要求。2.重点和难点:重点:导线的布设形式,导线的外业测量及内业计算;三、四等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难点:导线的布设形式,导线的外业测量及内业计算;三、四等水准测量。
6.1 控制测量概述
6.2 导线测量
6.3 交会定点
6.4 高程控制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课时目标: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地图及地形图基本知识: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地图分幅编号,地形图内容,地形图图式,等高线及表示地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碎部点及测定方法,经纬仪测图,地物测绘和地貌测绘基本要求。数字化测图:数字地图基本概念,地图元素数据分类与代码,地图数据库,数字地图的数据采取方法与设备(全站仪) 地图数字化。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碎部点及测定方法,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规经纬仪测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难点:常规经纬仪测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7.3 地形图图式
7.4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
课时目标: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地形图阅读及图上定点定线:阅读要点,量坐标、高程,确定方位、坡度及用图选线。绘纵断面图及确定汇水范围:一般方法。面积量算及土方量计算:图解法、解析法,土方计算公式及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形图的基本应用。难点:地形图在土地平整中的应用。
8.1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2 地形图在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8.3 地形图在土地平整中的应用
施工测量
课时目标: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施工放样基本方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高程测设;坡度线的测设。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高程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测设。难点:坡度线的测设。
9.1 施工测量概述
9.2 角度和距离测设
9.3 高程的测设
9.4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
线路工程测量
课时目标: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掌握路线中线测量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明确中线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缓和复曲线的基本数学模型和参数计算方法,掌握切线支距法、偏角法等路线测量技术和路线测量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明确路线断面测量是路线中线测量之后的重要技术工作,掌握纵断面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技术与方法,掌握相应的绘图技术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线路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难点: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测设。
10.1 线路测量的基本知识
10.2 线路中线测量的一般工作
10.3 圆曲线的测设
10.4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测设
10.5 线路纵断面的测量
10.6 线路横断面的测量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概率论和画法几何。

参考资料


1.    测量学(第五版).许娅娅.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04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21.06

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GB/T 20257.1-2017.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

4.   土木工程测量(第五版) .覃辉.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2.03



常见问题

Q : 本门课程是否包含测量实验和实训环节?A : 不包括。

Q : 完成本门课程学习后,是否提供认证证书?A : 不提供。

广西科技大学
4 位授课老师
杨晓云

杨晓云

教授

梁鑫

梁鑫

高级实验师

唐咸远

唐咸远

教授级高工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60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