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从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基本思维、基本方法构建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知识框架,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思维与方法,熟悉医案与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望闻问切,四诊娴熟
八纲脏腑,辨证精微
1. 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
2. 完成各单元的测试题。
3. 完成布置的作业。
4. 参与教师发起的讨论。
5. 课程评估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作业 (20%):完成所有主、客观题作业。
测验 (30%):完成每个章节后的单元测验。
期末考试 (50%):课程结束后期末考核。
6. 综合成绩合格者获得电子证书。
合格:60-84分;
优秀:85 - 100分。
绪论
绪论
中医诊断的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望诊概念、方法及内容
第一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望神的概念、原理及意义
望神的主要内容
得神的判断及意义
失神的判断及意义
神乱的特征与意义
望神的注意事项
望色的概念
常色和病色
望色的原理和意义
青色主病
赤色主病
黄色主病
白色主病
黑色主病
望色十法
望色注意事项
望形概念原理意义
望形内容
望态概念原理意义
望态内容1
望态的内容2
第二节 局部望诊
局部望诊1
局部望诊2
望皮肤
望皮肤病症
第三节 舌诊
人体内脏的镜子——舌(望舌的原理)
当自己的医生——正确望舌是前提(望舌的方法)
开启望舌之旅——舌诊内容
识得庐山真面目——正常舌象
望舌之旅——淡白舌
望舌之旅——红舌
望舌之旅——绛舌
望舌之旅——青紫舌
望舌之旅——老嫩舌
望舌之旅——胖瘦舌
望舌之旅——裂纹舌
望舌下络脉
舌苔——厚薄苔
舌苔——润燥苔
舌苔——白苔
舌苔——黄苔
第二章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正常声音
喑哑与失音
谵语、郑声
哮喘
咳嗽
第三章 问诊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问诊的内容
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
第三节 问现在症
问现在症的要点,及恶寒发热
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问汗
问疼痛的性质
问疼痛的部位
问头身胸腹
问耳目
问睡眠
问饮食的内容、口不渴
口渴多饮、渴不多饮
食欲减退
厌食、胃脘嘈杂
消谷善饥、饥不欲食
偏嗜食物、食量变化和问口味
便秘
泄泻、便色异常
便质异常、排便感异常
尿量异常、尿次异常
尿色质异常、排尿感异常
第四章 切诊
第一节 脉诊
中医诊脉辨生死(脉诊的原理)
杏林妙手巧辨病(寸口诊脉的基本方法)
面面俱到细审辨,识得脉象真面目(寸口诊脉的注意事项)
见微知著非等闲(寸口诊脉的基本原理)
拨开迷雾巧识脉(脉象八要素)
以常衡变是根本(正常脉象)
浮脉
浮脉的相类脉
望小儿指纹
沉脉
沉脉的相类脉
迟脉
数脉
弦脉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八纲的概念及源流
表里辨证及表证
里证及半表半里证
寒证
热证及寒证热证的鉴别要点
虚实辨证及实证
虚证及虚、实证的鉴别要点
阴证及阴阳辩证
阳证及阴阳鉴别要点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及证候相兼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及证候错杂
证候转化之―――表里出入
寒热、虚实转化
八纲辨证的意义
第六章 病性辨证
第一节 六淫辨证
风淫证
寒淫证
第二节 阴阳虚损辨证
阳虚证
阴虚证
亡阳证与亡阴证
第三节 气血辨证
气虚证
气陷证
气不固证
血虚证与血脱证
血瘀证
气滞证
气逆与气闭症
第四节 津液辨证
津液亏虚证
痰证
第七章 病位辨证(脏腑辨证)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病总论与心血虚
心阴虚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虚脱证
心火亢盛证
心脉痹阻证
痰蒙心神证
痰火扰神证
瘀阻脑络证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气虚证
肺阴虚证
风寒犯肺证
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
肺热炽盛证
痰热壅肺证
寒痰阻肺证
饮停胸胁证
风水搏肺证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脾胃总论与脾气虚证
脾气下陷证
脾阳虚证
脾不统血证
湿热蕴脾证
寒湿困脾证
第四节 肝与胆病辨证
总论和肝血虚证
肝阴虚证
肝郁气滞证
肝火炽盛证
肝阳上亢证
肝风内动证
寒凝肝脉证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肾阳虚证
肾虚水泛证
肾阴虚证
肾精不足证
肾气不固证
肾不纳气证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心肾不交证
肝胃不和证
肝郁脾虚证
肝胆湿热证
肝肾阴虚证
脾肾阳虚证
中医基础理论
《望诊遵经》《四诊抉微》《脉经》《濒湖脉学》《三指禅》《医学秘奥》《伤寒论》《临证实验录》《回春录》《名医类案》《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