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8月31日 ~ 2024年12月23日
学时安排: 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986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651)
spContent=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思想精髓?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是什么?欢迎大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让我们在易学、儒学、道家、佛学的文化传统中开启心智,在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双向互动中点燃灵感。在这里,传统思想与生命智慧完美交融。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思想精髓?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是什么?欢迎大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让我们在易学、儒学、道家、佛学的文化传统中开启心智,在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双向互动中点燃灵感。在这里,传统思想与生命智慧完美交融。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课程沿革:2002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在国内中医药类高校中率先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课程先后经历了公共基础课、特色方向课、通识课等不同发展阶段,至今已有20余年的建设历史。课程负责人贾成祥教授组织教师团队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材,作为高等医药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2019年,由贾成祥教授和魏孟飞副教授录制,范敬、刘杨、张晓利、魏艳枫等教师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的视频公开课登录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并于2021年被认定为河南省一流线上本科课程。截止2023年年底,线上课程共开设9期,累计选课人数为17195人,其中本校7916人,校外9279人,在校内外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2.主讲教师:本视频课程由河南中医药大学贾成祥教授和魏孟飞副教授主讲。贾成祥教授,中医文化学领域资深专家,曾任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教研室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委会理事。曾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中医药大学首届仲景教学名师等。魏孟飞副教授,哲学博士,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教研室主任,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委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曾获得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青年教学名师等奖项。

3.课程内容:本课程选取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的易学文化、儒学文化、道家文化、佛学文化进行讲授,每一讲聚焦于一个核心知识点,具有内容系统全面、知识点精练明晰、讲解深入浅出的特点,能够快速帮助学习者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

4.课程特色:本课程的最大特色和创新之处是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深度融合。本课程每一单元都探讨了该部分内容与中医学的内在联系,力图为中医院校学生搭建汇通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桥梁,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助力中医专业人才培养。当然,本课程对于非医学类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而言,也能够通过中医这一视角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5.预期收获:通过本课程学习,你将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理解易学、儒学、道家、佛学与中医学的内在关系,培养学习中医必备的象数思维、整体思维、变异思维、直觉思维,掌握安顿身心、重塑自我的方法,树立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授课目标

一、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

二、掌握易学、儒学、道家、佛学的基础知识与核心观念。

三、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相通、相融关系。

四、提升人文素养,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课程大纲
绪论
1.1文化的概念
1.2文化的本质
1.3文化的特点
1.4文化的结构
1.5文化的功能
易学文化
2.1《周易》释名
2.2《周易》的由来
2.3《周易》的结构
2.4八卦与六十四卦
2.5阴阳之理
2.6生生之道
2.7善恶因果
2.8忧患意识
2.9天人合一
2.10意象思维
2.11《周易》与中医
儒学文化
3.1孔子:正名思想
3.2孔子:万善之德
3.3孔子:仁者爱人
3.4孔子:珍爱生命
3.5孔子:孝悌之义
3.6孔子:忠恕之道
3.7孔子:修己以敬
3.8孔子:礼学观念
3.9孔子:中庸思想(一)
3.10孔子:中庸思想(二)
3.11孔子:天命观念
3.12孟子:人性本善论
3.13孟子:仁政思想
3.14孟子:浩然之气
3.15荀子:性恶论
3.16荀子:隆礼重法
3.17荀子:天人相分
3.18两汉经学:儒家思想的政治化
3.19两汉经学:儒家思想的神秘化
3.20两汉经学:经与经学
3.21两汉经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3.22两汉经学:董仲舒的天人学说
3.23理学产生的思想背景
3.24理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
3.25周敦颐:太极图说
3.26周敦颐:诚静无欲
3.27张载:太虚即气
3.28张载:变化气质
3.29张载:民胞物与
3.30二程:天理论
3.31二程:性即理
3.32二程:持敬工夫
3.33朱熹:理一分殊
3.34朱熹:理气关系
3.35朱熹:心统性情
3.36朱熹:居敬穷理
3.37陆九渊:心即理
3.38陆九渊:朱陆异同
3.39王阳明:心外无理
3.40王阳明:致良知
3.41王阳明:知行合一
3.42儒学与中医:仁心仁术
3.43儒学与中医:调和致中
3.44儒学与中医:知医为孝
3.45儒学与中医:格致医理
3.46儒学与中医:人身太极
3.47儒学与中医:养德养生
道家文化
4.1道家之源
4.2老子:道的建构
4.3老子:道隐无名
4.4老子:道生万物
4.5老子:道法自然
4.6老子:天道均平
4.7老子:上善若水
4.8老子:反者道之动
4.9老子:弱者道之用
4.10老子:致虚守静
4.11老子:小国寡民
4.12老子:绝圣弃智
4.13庄子:庄周弘道
4.14庄子:汪洋恣意
4.15庄子:目击道存
4.16庄子:通天一气
4.17庄子:保持自然本性,任其自由发展
4.18庄子:理性对待人生,做到圣人无情
4.19庄子:淡化彼此是非,万物等量齐观
4.20庄子:做到无己无待,精神逍遥自在
4.21庄子:力求明哲保身,立足道法自然
4.22道家与中医:生命本质与通天一气
4.23道家与中医:生命根源与和实生物
4.24道家与中医:虚实补泻与天道均平
4.25道家与中医:三因制宜与道法自然
4.26道家与中医:形神合一与致虚守静
4.27道家与中医:不养之养与自然无为
佛学文化
5.1绪论
5.2佛与佛教的产生
5.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5.4中国佛教的发展
5.5缘起学说
5.6四大皆空
5.7三世轮回
5.8因果业报
5.9四谛说
5.10三学、六度、八正道
5.11三法印
5.12大千世界
5.13万法唯识
5.14一即一切
5.15八不中道
5.16无念为宗
5.17佛学与中医
5.18因果论与治未病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传统文化素养类通识课程,对预备知识没有特别要求。

参考资料
  1. 贾成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2.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 张丽珠:中国哲学史三十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 贾成祥:中医文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
河南中医药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贾成祥

贾成祥

教授

魏孟飞

魏孟飞

副教授

范敬

范敬

讲师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8232人参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586人参加

创业基础

李家华

37873人参加

心理学与生活

陈昌凯

30160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