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6日 ~ 2025年05月29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2周,共15周 已有 1827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13)
spContent=《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相关内容,围绕社会热点难点和青年学生的知识需求,整合优质教师资源,精心设计了以个体-思想-行动为逻辑框架的14个专题51个知识点,安排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理论成果的阐释,将十九大精神融入其中,让学生全面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新思想、建功新时代。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相关内容,围绕社会热点难点和青年学生的知识需求,整合优质教师资源,精心设计了以个体-思想-行动为逻辑框架的14个专题51个知识点,安排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理论成果的阐释,将十九大精神融入其中,让学生全面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新思想、建功新时代。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教材为主线,在结构上除了导论和结束语外,由三部分共十四章组成。其中第一部分的四章,分别阐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二部分的三章分别阐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内容上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部署。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全面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课程大纲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让青年学生全面深刻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活的灵魂等,引导学生确立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感受毛泽东思想的理论魅力和精神力量,旗帜鲜明地反对“神话”、“妖魔化”、“非毛化”等错误思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让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
1.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1.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思想中最为基本的内容,其内容丰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等,主要包括革命对象论、动力论、前途论、性质论、步骤论、纲领论、道路理论及基本经验的总结,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背景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及其特征,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依据,弄清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道路和历史经验,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伟大意义及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3.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3.3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学习,指导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把握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所取得的独创性重要理论成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掌握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历史知识;研读毛泽东关于如何在“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著作,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和现实,阐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
4.1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2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邓小平理论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及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深刻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时代意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5.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5.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让青年学生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勇于面对挑战,敢于进行自我革命,善于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6.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6.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提升对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的认识水平,弄清楚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能力和自觉性;认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续发展,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7.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7.3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容
7.4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课时目标: 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条件,理解新时代之内涵及其与新思想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切实领会这一思想的主要开创性内容及其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贡献、理论特质及当代意义。这一思想不但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其理论主题及历史地位。
8.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条件及历史地位
8.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8.3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脉络
8.4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现实依据
8.6 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路径
8.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8.8 八大明确的方位定调
8.9 十 四个基本方略的维度框架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使学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明确实现总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战略安排,在历史和现实坐标中分析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科学理解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历史逻辑与时代内涵,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的目标性和阶段性特征,进一步使学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增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切实提升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9.1 “中国梦”是历史的梦
9.2 “中国梦”是现实的梦
9.3 “中国梦”也是未来的梦
9.4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9.5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内涵,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形成和确立的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确立的依据,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实践要求;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内容,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系统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部署和目标。
10.1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顶层设计
10.2实现经济高质量发
10.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0.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0.5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0.6建设美丽中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让青年学生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认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打好各种攻坚战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同感、信心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自觉性;正确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地位及重要意义,
11.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2全面深化改革
11.3全面依法治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引导青年大学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等知识,提升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分析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关问题的能力,确立其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与行动自觉。帮助学生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自觉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2.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2.2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2.3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让青年学生认识到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掌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思想精髓;明确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代变迁
13.1.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1.0-2.0时代
13.1.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3.0时代
13.1.3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重点
13.2坚持习近平外交思想
13.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3.4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宏观背景
13.6. “一带一路”的发展现状
13.7 “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3.8.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让青年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4.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14.2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14.3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14.4 始终不忘理想信念这一根本
14.5 始终不忘为民服务这一宗旨
14.6 始终不忘推动发展这一要务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学习“四史”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

参考资料


 阅读书目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5. 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6.习近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7.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求是》2019年第3期。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9.《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10.习近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11.习近平:《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15.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16.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求是》2022年第13期。

  17.



河南工程学院
5 位授课老师
姜国峰

姜国峰

教授

李敏

李敏

讲师

柴刘锦

柴刘锦

讲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62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6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