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关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电路和系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电路中各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掌握对各基本模块的分析、设计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常用通信电子电路与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组多年来坚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探索,坚持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理论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为学生在高年级参加各项学科竞赛以及科研项目打下良好基础。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目前是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浙江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浙江省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浙江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程,在校内已经进行了多轮翻转教学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信电路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主要学习关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电路和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课程为双语试点教学课程。
通过传授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和各功能模块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无线通信电子电路的分析能力和硬件设计能力,达到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能运用非线性器件所具备的选频、滤波、阻抗变换、阻抗匹配、频率变换等专业理论和电路、半导体等专业知识,理解高频领域电子电路中的非线性特性。
课程目标(2):能充分理解LC谐振回路、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高频振荡器等功能模块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并采用图解法、解析法等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对这些模块的具体电路进行合理分析并计算性能参数。
课程目标(3):能充分理解无线通信系统中调制和解调的不同类型,以及实现调制解调系统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并采用图解法、解析法等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对这些模块的具体电路进行合理设计,选择合适的参数,设计实现复杂工程对象的无线接收通信系统。
课程目标(4):能结合非线性器件和非线性电路的特性,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综合考虑高频系统会对社会及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并能将可持续性发展观念综合运用到系统方案的分析和设计中。
本班级为翻转课堂试点班级,课程考核成绩比例如下:
平时过程考核50%+期末考试50%。
v过程考核的50%,由线上成绩29%和线下成绩21%组成。
v线上成绩由观看视频,完成课前练习(单元测试)和Q&A(单元作业)共15%、参与线上讨论4%以及在线测试10%等部分组成,由网络教学平台自动计算最终分数。
v线下成绩由课堂表现(9%)、PBL设计(10%)和课程报告(2%)组成。
1、高等数学;
2、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变化);
3、电路原理相关知识,主要内容(但不仅仅局限该内容)有:
(1)基尔霍夫电压与电流定律
(2)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3)基本元件(R/L/C)的伏安特性
(4)时域和频域的基本知识
4、模拟电子电路,主要内容(但不仅仅局限该内容)有:
(1)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基本特性
(2)基本的放大器结构及性能参数(共基、共射、共源、共栅等不同组态和效率等参数)
(3)运放的基本特性和应用
(4)反馈电路
(5)功率放大器
(6)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1.谢嘉奎、宣月清、冯军编著,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曾兴雯编著,通信电子线路,科学出版社,2006.
3.张肃文编著,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于洪珍编著,通信电子电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Robort Sobo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s. Springer,2012.(英文教材)
6.程知群、陈瑾等编著,通信电子线路,西电出版社,2019.
Q : 单元作业Q&A为主观题,如何提交和评分?A : Q&A为每次课前练习的必答题,根据预习、观看视频的情况,对有疑问或者不懂的环节进行提问。教师根据提问情况,对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答疑。
Q : 讨论区的分数要如何取得?A : 必须参与回复在“课堂交流区”由教师发起的主题讨论,系统才会统计得分,个人发帖不计入讨论区得分,在其他同学的回复下进行评论也不会计入讨论区得分。
Q : 测验和作业如果错过截止时间,是否能够补做?A : 可以补做,但不计入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