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讨论信息的度量,信息传输处理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培养学生应用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信息传输处理中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工程问题,并有能力获得相关结论和解释。
它是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先修课。
本课程涉及的原理与概念是通信传输的基础,我们将提供视频、思维导图、案例等资料,通过慕课形式授课。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信息熵、信道容量、信息率失真函数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应用其概念、理论和方法解决信息传输、处理和存储中关于信息度量的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2):能够应用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基本信息原理,分析信息传输、处理和存储中关于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工程问题,弘扬创新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3):能够应用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信息传输、处理和存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和解释。
第1章 绪论
第1章 测试
1.1 信息论的形成与发展
1.2 信息理论研究的内容
1.3 通信系统的模型
1.4 信息论的应用
1.5 香农的生平(扩展)
第1章 重点
第2章 信源与信息熵
2.1 信源的分类及数学模型
2.2 离散信源熵和互信息
2.3 离散序列信源的熵
2.4 连续信源的熵和互信息
2.5 信源的冗余度
2.6 平稳随机过程及其统计特性(扩展)
第2章思维导图
第2章 第1次作业
第2章 第2次作业
第2章 第3次作业
第2章 第4次作业
第2章 测试
第3章 信道与信道容量
3.1 信道的分类及数学模型
3.2 离散单个符号信号及其容量
3.3 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
3.4 连续信道及其容量
3.5 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第3章 思维导图
第3章 作业
第3章 测试
第3章测试
第4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
4.1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扩展资源:查尔斯贝巴奇的研究之路
第4章 作业
第4章 测试
第5章 信源编码
5.1 编码的概念
5.2 无失真编码定理
5.3 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5.4 常用信源编码方法简介
第5章 作业
第5章 测试
第6章 信道编码
6.1 有扰离散信道的编码定理
6.2 纠错编译码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6.3 线性分组码
第6章 作业
第6章 测试
高数;
线性代数;
概率论基础;
随机信号处理。
教材:
曹雪虹、张宗橙编著,《信息论与编码》,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 Thomas Cover,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Theory, John Wiley & Sons, 1991。
2. 冯桂等著,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3.[英] 马克·凯尔伯特(Mark Kelbert) 著;高晖,吕铁军译,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剑桥大学真题精解,机械工业出版社
问题1:怎样找到自己的帖子?
向下拉动讨论区页面的滚动条,在讨论区首页的子版块下方有一个“我关注的主题” 列表,但那并不是全部;看右边有个绿色“我的论坛主页”链接,点开就是你所有参与过的主题列表了。目前中国大学MOOC平台只能跟踪到你发帖的主题,无法定位到你发的帖子。
经验:有的同学是这么做的:他将自己的每次发帖都记录下来,同时会记录发帖的日期,发帖时论坛中已经有几页了。事后就能找到自己的帖子了,也能看到别人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