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回答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关心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修养,为逐渐成长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通过学习本课程内容,能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理性的回答;能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视频 | 章标题 | 知识点名称 |
1 | 绪论 (1次) 9月22日 | (1)导学——走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
2 | (2)适应人生新阶段——了解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 |
3 | (3)读懂历史方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
4 | (4)把握时代机遇——让中国梦成为青春的注脚 | |
5 | (5)不负历史使命——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 |
6 | (6)塑造基本素质——努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 | |
7 |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 之问 (2-1) 9月29日 | (1)导学——人生价值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
8 | (2)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生是个社会化的过程 | |
9 | (3)做好人生选择题——人生观是人生的导航仪(人生目的) | |
10 | (4)做好人生选择题——人生观是人生的导航仪(人生态度) | |
11 | (5)做好人生选择题——人生观是人生的导航仪(人生价值) | |
12 | (6)搭建好人生成长舞台——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 |
13 |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 之问 (2-2) 10月6日 | (1)寻找人生的最佳坐标——人生价值的评价 |
14 | (2)驾驭自己的命运之舟——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 |
15 |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辨证对待人生矛盾1 | |
16 | (4)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辨证对待人生矛盾2 | |
17 | (5)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反对错误人生观 | |
18 | (6)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 |
19 |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1次) 10月13日 | (1)导学——坚定理想信念,把好人生航向 |
20 | (2)理想信念——人的精神之“钙” | |
21 | (3)追问信仰——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 |
22 | (4)仰望星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 |
23 | (5)坚定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
24 | (6)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
25 |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1次) 10月20日 | (1)导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
26 | (2)兴国之魂——中国精神的内涵 | |
27 | (3)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 |
28 | (4)报国之志——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 | |
29 | (5)与时俱进——创新引领发展新时代 | |
30 | (6)时代弄潮儿——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 |
31 |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1次) 10月27日 | (1)导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时代新人 |
32 | (2)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 |
33 | (3)凝心聚力的精神指引——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 |
34 | (4)价值观自信的源泉——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 | |
35 | (5)价值观自信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 | |
36 | (6)价值观自信的底气——真理和道义的力量 | |
37 | (7)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 | |
38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 严私德 (2-1) 11月3日 | (1)导学——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39 | (2)道德之源——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 |
40 | (3)道德之渊——道德的涵义与功能 | |
41 | (4)道德之鉴——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 |
42 | (5)道德之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 |
43 | (6)道德之光——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 |
44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 严私德 (2-2) 11月10日 | (1)道德之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
45 | (2)美美与共——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 |
46 | (3)美人之美——职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 |
47 | (4)百善之首——家庭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 |
48 | (5)各美其美——个人品德与修养 | |
49 | (6)秋水长天——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 |
50 | 第六章 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 (3-1次) 11月17日 | (1)导学——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51 | (2)法之概述——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 |
52 | (3)法之概述——法律的历史发展 | |
53 | (4)中国特色之法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 |
54 | (5)中国特色之法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 | |
55 | (6)中国特色之法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2 | |
56 | 第六章 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 (3-2次) 11月24日 | (1)中国特色之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 |
57 | (2)中国特色之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 | |
58 | (3)中国特色之法律体系——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 |
59 | (4)中国特色之法律体系——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1 | |
60 | (5)中国特色之法律体系——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2 | |
61 | (6)中国特色之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
62 | (7)中国特色之法治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
63 | 第六章 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 (3-3次) 12月1日 | (1)法治思维——运用法治的一种思维方式1 |
64 | (2)法治思维——运用法治的一种思维方式2 | |
65 | (3)法律权威——法律的权威源自真诚的信仰 | |
66 | (4)提升法治素养——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 |
67 | (5)提升法治素养——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1 | |
68 | (6)提升法治素养——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2 | |
69 | (7)提升法治素养——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3 |
中学阶段应学过思想政治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总分为100分:
1.单元测验占总评成绩的40%。
2.单元作业占总评成绩的20%。
3.参与论坛讨论及活跃度,占总评成绩的10%。
4.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
合格成绩分数要求:60-85分;
优秀成绩分数要求:85—100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九大报告》,百度百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治》(一)(二),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2017年版。
佘双好主编:《中国梦之中国精神》,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1. 手机登录观看无法显示观看记录,电脑登录会在每节内容前显示观看记录的绿圈。
2. 看不到课件或视频,是网络问题。视频与课件均可以下载。
3. 课程周更,学习地点自由,截止时限内完成答题即可。可以回看。
4. 课程信息都在公告里,没有线下通知,请自行关注公告,绑定邮箱。
5. 忘记注册登录邮箱和密码的,请及时与本校技术人员联系。
何珊qq:3021056751 甘玲qq:290169506
电话:0311-81669723
邮箱:xcyu123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