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考研全科400分攻略
SPOC学校专有课程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2月20日 ~ 2022年06月29日
学时安排: 3-5h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53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制茶学》是研究茶树鲜叶加工成各商品茶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茶学专业本科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它是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学为基础,简要论述了我国茶叶加工发展史、现状及其课程的重要性,系统论述了我国六大茶类初加工过程中品质形成的机理和技术;茶叶精加工方法及技术要求;茶叶深加工基本原理以及茶叶贮藏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阐述、指导、推广和从事茶叶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科学研究的能力。承担着培养茶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和提高茶叶生产技术的双重任务。
《制茶学》是研究茶树鲜叶加工成各商品茶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茶学专业本科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它是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学为基础,简要论述了我国茶叶加工发展史、现状及其课程的重要性,系统论述了我国六大茶类初加工过程中品质形成的机理和技术;茶叶精加工方法及技术要求;茶叶深加工基本原理以及茶叶贮藏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阐述、指导、推广和从事茶叶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科学研究的能力。承担着培养茶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和提高茶叶生产技术的双重任务。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制茶学》是茶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茶叶生产加工和品质调控技能的主要课程,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主要讲授鲜叶性状的内在根据和制茶技术的外在条件与产品质量的转化规律,讲授主要茶类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及相关技术等,茶叶深加工原理及技术,讲授工艺技术在茶叶加工中应用的综合与分析,研究环境因子和技术手段对茶叶品质形成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规律,以充分发挥茶叶原料的经济价值为目的,促进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从事茶叶生产与加工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或掌握制茶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制茶品质,降低茶叶加工成本;使学生在茶叶加工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主要茶类制造,能独立指导和组织茶叶加工生产,能总结和推广先进制茶技术,指导茶叶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为实现茶业高产、优质、高效服务,承担着培养园艺专业复合型人才和提高茶叶生产技术的双重任务。 


授课目标

本课程主要针对茶学本科专业学生,也可面向本校及外校其他专业学生及社会上茶叶从业者及爱好者。

成绩 要求

线上单元测验、课堂讨论及期末测试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茶叶发展简史,理解茶类发展史,掌握各茶类的演变先后顺序,熟练掌握制茶学的任务和内容。
1.1 茶叶产销简况
1.2 制茶和茶类发展史
茶叶分类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茶类,理解茶叶的命名方法,掌握茶叶的分类方法与依据,熟悉掌握基本茶类及其分类依据。
1.1 茶叶命名
1.2 茶叶分类依据
1.3 茶叶分类方法
鲜叶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茶叶鲜叶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以及物理特性;理解不同茶树品种鲜叶的适制性;掌握鲜叶等级评价方法与感官评价指标;熟练掌握适制绿茶、红茶、青茶与白茶等各茶类的鲜叶理化特性。
1.1 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1.2 鲜叶的物性
1.3 鲜叶质量
1.4 鲜叶管理
绿茶加工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茶的概念与范畴,理解并掌握绿茶的识别方法,掌握绿茶的基本制法,熟练掌握炒青绿茶、烘青绿茶与蒸青绿茶的制法上的区别。
1.1 绿茶产销简况
1.2 绿茶品质特征
1.3 绿茶加工原理与技术特点
1.4 不同绿茶的加工
1.5 绿茶加工技术的发展
特种绿茶加工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扁形茶、条形茶等的品质特征;理解扁形茶、条形茶等的炒制技术;掌握扁形茶、条形茶等基本制法与信扁形茶、条形茶等识别方法;熟练掌握信阳毛尖、龙井茶等具有代表性名茶的炒制技术。
1.1 特种绿茶产销简况
1.2 特种绿茶品质形成的条件
1.3 扁形茶加工
1.4 条形茶加工
黄茶加工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黄茶的产销简况。理解黄茶的品质特征;掌握黄小茶、黄大茶的炒制技术;熟练掌握黄茶的基本制法与黄茶识别方法。
1.1 黄茶产销简况
1.2 黄茶品质特征
1.3 黄茶加工原理与技术特点
1.4 不同黄茶的加工工艺
黑茶加工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黑茶的概念与范畴;理解黑茶的分类根据;掌握黑茶的基本制法,渥堆的原理及渥堆与后发酵的区别;熟练掌握黑茶的品质特征。
1.1 黑茶产销简况
1.2 黑茶品质特征
1.3 黑茶初加工原理及技术特点
1.4 湖南黑茶加工
1.5 云南普洱茶加工
1.6 其他黑茶加工
白茶加工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白茶产销简况;理解白茶的品质特征;掌握白茶的基本制法和正确识别方法;熟练掌握传统白茶与新工艺白茶的工艺特点。
1.1 白茶产销简况
1.2 白茶品质特征
1.3 白茶加工原理与技术特点
1.4 不同白茶的加工工艺
红茶加工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红茶的形成发展历史;理解现在世界红茶产地与市场概况;掌握不同类型红茶的基本制法,与不同区域工夫红茶的基本制法与品质差异;熟练掌握工夫红茶的基本制法。
1.1 红茶产销简况
1.2 红茶品质特征
1.3 红茶初制技术理论
1.4 小种红茶加工
1.5 工夫红茶加工
1.6 红碎茶加工
1.7 红茶加工新技术
乌龙茶加工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乌龙茶在制作方法上的区别,理解不同区域乌龙茶的品质特征;掌握乌龙茶的基本制法,能够掌握正确识别青茶的方法;熟练掌握铁观音与大红袍的制法。
1.1 乌龙茶产销简况
1.2 乌龙茶品质特征
1.3 乌龙茶加工原理与技术特点
1.4 闽北及闽南乌龙茶加工
1.5 广东及台湾乌龙茶
1.6 乌龙茶加工新技术
茶叶精加工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毛茶再加工的目的与意义;理解毛茶再加工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毛茶加工工艺,毛茶调理技术;熟练掌握产品的拼配技术。
1.1 毛茶特性
1.2 茶叶精加工目的
1.3 毛茶拼和技术
1.4 茶叶精加工原理及技术
花茶窨制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花茶的形成发展历史;理解现在花茶产地与市场概况;掌握不同类型花茶的基本制法与品质差异;熟练掌握花茶传统工艺和新工艺的原理。
1.1 花茶产销简况
1.2 花茶窨制原理
1.3 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
1.4 其他花茶窨制
1.5 花茶窨制新技术
茶叶深加工
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茶叶深加工产品的范畴与基本加工技术;理解几种重要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工艺技术及品质的区别;掌握茶饮料加工与速溶茶加工的异同点;熟练掌握速溶茶的生产工艺及技术。
1.1 速溶茶
1.2 茶饮料
1.3 袋泡茶
1.4 超微茶粉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具备茶叶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机械工程学、食品加工学等相关知识。

参考资料

[1] 施兆鹏. 1997. 茶叶加工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 宛晓春. 2003. 茶叶生物化学[M]. 3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3] 陈习村, 石琳, 方世辉, 等. 2011. 鲜叶摊放程度对绿茶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J]. 茶业通报,           33(2): 80-84.

[4] 陈玲, 周跃斌, 王准. 2012. 闷黄对黄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J]. 茶叶通讯, 39(2):8-11.

[5] 龚永新, 蔡烈伟, 蔡世文, 等. 2000. 闷黄对黄茶滋味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2): 110-113.

[6] 王增盛, 施兆鹏, 刘仲华, 等. 1991. 论茯砖茶品质风味形成机理[J]. 茶叶科学(S1): 49-55.

[7] 黄浩, 刘仲华, 黄建安, 等. 2010. “发花”散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J]. 茶叶科学, 30(5): 350-354.

[8] 刘德荣, 叶常春. 2010. 正山小种“金骏眉”的制造技术[J]. 中国茶叶加工(1): 28-29.

[9] 王振康, 邬龄盛, 郭少平, 等. 2010. 高香型工夫红茶初制加工技术[J]. 福建茶叶(10): 50-53.

[10] 郭雅玲, 赖凌凌. 2012. 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6): 1142-1147.

[11] 郑乃辉, 叶乃兴, 王振康, 等. 2006. 増湿连窨工艺对茉莉花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 372-376.

[12] 林金科. 2012. 茶叶深加工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常见问题

1、简述六大茶类品质特征及加工技术特点?

2、简述六大茶类关键工艺目的及技术要点?

3、简述六大茶类品质形成原理?

河南农业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赵仁亮

赵仁亮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