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预期应用于高校通识教育,其建设和运行面向非哲学专业大学生和社会人士选修《西方哲学史》的兴趣和需要,利用网络问答、新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循序渐进、问题引导、师生互动、课后思考、主旨深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哲学思考的情境之中,从而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和思想框架。
本课程预期应用于高校通识教育,其建设和运行面向非哲学专业大学生和社会人士选修《西方哲学史》的兴趣和需要,利用网络问答、新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循序渐进、问题引导、师生互动、课后思考、主旨深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哲学思考的情境之中,从而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和思想框架。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进入“西方哲学史”课程意味着我们选择进入一项具有论辩情境的思想计划;
本门课程以展示古希腊、中世纪、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哲思历程为主题;
要知己,必先知彼,这门课程像一面镜子,能够反射出我们自己的思维特质;
本门课程的特色在于它力争成为哲学思考的第一阶梯,引导你进入哲学问答之中。
授课目标
1.通过对西方哲学基本概念、原理的介绍,促使学生对西方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的有一定的了解;
2.增长知识面,扩大理论视野,锻炼思维能力,使其对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论证逻辑有初步了解;
3.力图重现马恩思想缘起的历史语境,兼顾中西比较,从而获取关于哲学思想嬗变的全景式认知。
成绩 要求
课程大纲
导论
课时目标:先行说明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和学习方法
1.1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
1.2西方哲学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古希腊哲学
课时目标:领会古希腊哲学的精神特质,理解自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哲学主线的思想观点。
2.1 古希腊哲学的历史谱系
2.2 古希腊早期哲学的基本精神
2.3 苏格拉底的哲学转向
2.4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
2.5 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
2.6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中世纪哲学
课时目标:了解欧洲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结合的缘由和影响,并对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思想进行批判性解读。
3.1中世纪宗教哲学概论
3.2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近代经验论哲学
课时目标:了解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发展历程,并对经验论的基本精神和方法论进行批判性理解。
4.1培根的四假相说
4.2霍布斯的利维坦
4.3洛克的“两种性质”
4.4贝克莱的“被感知”
4.5休谟的极致经验论
近代唯理论哲学
课时目标:了解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的思想版图,并对唯理论的哲思精神和论证方法进行批判性理解。
5.1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5.2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
5.3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5.4斯宾诺莎的实体论
5.5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18世纪法国哲学
课时目标:了解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的哲学发展,并理解这一时期的法国启蒙哲学和无神论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方法论特质。
德国古典哲学
课时目标:了解德国古典哲学代表性人物的哲学思想,并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哲思形态和方法展开批判性理解。
7.1德国古典哲学概论
7.2康德“头顶星空”的三重寓意
7.3康德批判哲学的“理性法庭”
7.4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7.5费希特自我实体说
7.6谢林的先验哲学
7.7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7.8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
现代西方哲学
课时目标:了解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过渡,并理解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普通分类的理论依据和思想特质。
8.1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过渡
8.2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8.3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本书编写组:《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张祥龙:《西方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