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课程是为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设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哈工大电工学课程覆盖全校13个非电类学科下的20多个专业,是这些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课程。
哈工大电工学课程目前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由秦曾煌教授主编的《电工学》教材,从1962年第一版至今已出版七版。该教材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发行量大,影响面广,50多年经久不衰,一直处于国内同类教材的领先地位,对电工学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1.电路基础 2.模拟电子技术 3.数字电子技术。
主讲教师吴建强教授是国内电工学界著名的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从事电工学教学近40年,无论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部分 | 章 | 知识点 |
电路基础 |
第1章 直流电路分析理论 | 电工学课程概述 |
1.1 电路的模型 | ||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 ||
1.3 电流与电压的参考方向 | ||
1.4 功率与能量 | ||
1.5 电源及其模型 | ||
1.6 电路结构名词解释 | ||
1.7 欧姆定律 | ||
1.8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 ||
1.9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 ||
1.10 电源等效变换法 | ||
1.11 支路电流法 | ||
1.12 结点电压法 | ||
1.13 叠加定理 | ||
1.14 戴维宁定理 | ||
1.15 诺顿定理 | ||
第2章 电路的瞬态过程 | 2.1 储能元件 | |
2.2 换路定则 | ||
2.3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
2.4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 ||
2.5 RC 电路的全响应 | ||
2.6 RL电路的响应 | ||
2.7 瞬态过程的三要素法 | ||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 3.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 |
3.2 正弦交流量的相量表示法 | ||
3.3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 ||
3.4 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 ||
3.5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 | ||
3.6 正弦交流电路中功率因数的提高 | ||
3.7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 ||
3.8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 ||
3.9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分析 | ||
3.10 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 ||
3.11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串联谐振 | ||
3.12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并联谐振 | ||
第4 章 三相电路 | 4.1三相电源 | |
4.2 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分析 | ||
4.3 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分析 | ||
4.4 三相功率及复杂三相电路分析 | ||
模拟电路 |
第5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 | 5.1 PN的形成 |
5.2 PN的单向导电特性 | ||
5.3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 ||
5.4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 ||
5.5 二极管的应用 | ||
5.6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 ||
5.7 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 | ||
5.8 三极管的基本参数 | ||
5.9 其他半导体器件 | ||
第6章 基本放大电路 | 6.1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指标 | |
6.2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 ||
6.3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 | ||
6.4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 ||
6.5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 ||
6.6 温度对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影响 | ||
6.7 多级放大电路 | ||
6.8 差分放大电路 | ||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 7.1 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 | |
7.2 理想运算放大器及电路分析依据 | ||
7.3 负反馈的类型及判别 | ||
7.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 ||
7.5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 ||
7.6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 ||
7.7 加法运算电路 | ||
7.8 减法运算电路 | ||
7.9 仪用放大器 | ||
7.10 积分运算电路 | ||
7.11 微分运算电路 | ||
7.12 电压比较器 | ||
7.13 矩形波发生电路 | ||
7.14集成运放在工程应用上的注意事项 | ||
数字电路 |
第8章 数字逻辑基础知识 | 8.1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
8.2 数制与码制 | ||
8.3 基本逻辑运算 | ||
8.4 复合逻辑运算 | ||
8.5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 | ||
8.6 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 | ||
8.7 最小项与卡诺图 | ||
8.8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 ||
8.9 逻辑函数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 ||
第9章 组合逻辑电路 | 9.1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 |
9.2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 ||
9.3 加法器 | ||
9.4 编码器 | ||
9.5 译码器 | ||
9.6 显示译码器 | ||
9.7 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 | ||
第10章 触发器 | 10.1 触发器的概念 | |
10.2 基本RS触发器 | ||
10.3 可控RS触发器 | ||
10.4 主从JK触发器 | ||
10.5 D触发器 | ||
10.6 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 ||
第11章 时序逻辑电路 | 11.1 寄存器 | |
11.2 二进制计数器 | ||
11.3 十进制计数器 | ||
11.4 集成计数器 |
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
课堂测验与章节单元测验占总成绩的40%,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50%,按百分制计分,60分-84分为合格,85分-100分为优秀。
1.吴建强、张继红《电路与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王 卫 《电工学(上册)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3. 杨世彦 《电工学(中册)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4. 秦曾煌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5. 秦曾煌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6. 毕淑娥 电工学(本科少学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